【https://www.feidashipin.com--热门资讯】

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实现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宏伟奋斗目标不懈奋斗、砥砺前行。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供大家参考选择。

  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


  自信是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通往光明的精神支撑。足够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才能真正安身立命,坚定走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人要有“四个自信”。其中,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为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信仰、信念,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并且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难支撑起来。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进一步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也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二

  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会拥有“四个自信”呢?

  首先,先进理论引领“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有“四个自信”,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的指导。这种先进性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揭示,是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人还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创新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就有无比强大的“四个自信”。

  其次,成功实践证明“四个自信”。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侮。正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20xx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90多年波澜壮阔历史进程中的这三次伟大飞跃,是中华民族从衰落到崛起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成熟的标志。这三次伟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四个自信”的资本,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四个自信”的源泉。

  最后,远大理想激发“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人的近期理想是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期理想分两个阶段,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远期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既一以贯之,又切实可行,因而成为激发“四个自信”的力量源泉。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激发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自信,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探索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拥有强大的内生动力;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无可辩驳的中国当代价值和未来的最大“价值公约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就有实现远大理想的无穷力量,就能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只要我们坚持实现远大理想不懈怠、不动摇、不折腾,就会进一步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与文化的自信。

  三

  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首先,加强“四个自信”的教育。“四个自信”是党领导人民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然而,当前有些人不够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妄自菲薄,崇洋媚外,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社会心理。要克服这种心理,必须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四个自信”的教育,推动“四个自信”在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中入心入脑,促使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达到“四个自信”的思想自觉,使“四个自信”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和普遍价值共识,从而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胜的信心。

  其次,夯实“四个自信”的物质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信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然而这种精神力量必须有物质条件作支撑。因此,要坚持“四个自信”,首要的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夯实“四个自信”的物质基础。

  最后,形成“四个自信”的中国话语。“四个自信”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完全可以形成一套独特的中国话语体系,只有形成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具有了中国自己的话语权,我们才能在世界上更好发出自己的声音,“四个自信”才会更有底气。

  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

  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每个时代的思想理论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活动的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既反映这一新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特征,又彰显它的重要历史贡献,更是我们认清其行动指南和方向引领作用的基础。正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得彻底才会用得纯熟。

  从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时空方位中去把握时代背景

  时代是思想之母,思想是时代之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无疑是新时代,而这个新时代的基本指向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阶段,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跨越,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进程。同这个新时代相伴随,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是如何认识中国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如何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如何有效应对中国发展起来后更具复杂性、挑战性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一言以蔽之,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要论断:xx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背景必须把握好的总背景、总命题,也是一个总逻辑、总线索。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特别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影响日益扩大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更是同人类命运、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更是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方面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成为当代中国发展一个新的显著特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更为恢弘的时空背景。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变化、这样的大背景,xxx同志深刻把握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特征,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逻辑,在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同时,也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世界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等一系列时代之问。

  20xx年1月,xxx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系统深入地回顾总结世界社会主义520xx年的历史过程,提出精辟的“六阶段论”思想。他还强调从社会主义520xx年的大历史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出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要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不能丢的前提下,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认识。xxx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所作出的回答更是具有时代引领作用。“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社会主义要在同资本主义“长期合作与竞争中”赢得优势。xxx同志关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观点,实际上已成为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旗帜。

  如果再联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联系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影响,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一个不用争辩的事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世界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成为代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方向。正如xxx同志所指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从推进“四个伟大”创造性实践、历史性变革的深厚底蕴中去把握实践基础

  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进程决定思想进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一再表明,实践越是艰苦卓绝、越是波澜壮阔,越是呼唤科学管用的理论、越是催生博大精深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这样诞生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这样诞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这样诞生的。

  党的xx大以来的5年,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生动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以一系列极具创新创造的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新气象。这一全方位、开创性的实践过程,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意义。可以说,这一新思想是在伟大实践丰厚沃土中长成的参天大树。

  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不是自然实现的,必然有其背后的促成因素和推动力量,否则量的积累就达不到应有的程度,最后一跃也不可能完成。党的xx大以后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巨变,离不开长期的积累,离不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坚实基础。但为什么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发生在这5年?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和实践智慧,就是大胆的创新、非凡的创造,这也是历史性变革同历史性成就的内在因果关系。无论是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正风肃纪,还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治贪反腐、以鲜明态度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无论是大刀阔斧确立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都给人以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觉,不少措施都是“破天荒之举”。正是由于同创造性实践、历史性变革紧密相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彰显出强大实践魅力和现实说服力。

  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集大成特点中去把握理论渊源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于这一新思想是站在巨人肩上的集大成之作。这里的巨人,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们是党的“本来”。我们党97年的奋斗历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的过程。在对待“本来”的问题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更为坚定、更加自觉的立场态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等等。这些不仅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这一新思想分析和阐明各种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吸收“外来”是集大成之养分所在。大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大。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xxx同志在长期的成长和实践中早已练就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xxx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讲到,他为借一本《浮士德》走了几十里山路。在河北正定当县级领导时,他就带队去美国考察农业。那个时候,中国才刚刚打开国门。党的xx大以来,xxx同志更是反复强调,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事实上,正是注重对国外有益文明成果的吸收借鉴,成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宽广视野和博大气度,增强了这一新思想引领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的理论价值和思想光芒。

  无论是“本来”还是“外来”,都有一个在继承或吸纳中更好发展的问题,这直接决定思想理论的创新价值,也是开辟“未来”道路的核心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停留在对“本来”和“外来”的一般性阐发和运用上,而是在继承或吸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立足新的实践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在扬弃结合中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尤其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些重要问题的本质性把握、原理性揭示,有许多是在认识论方法论层面实现重要突破,这更表明这一新思想的原创性价值。例如,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思想,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思想,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关于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和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辩证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更加美好世界的思想等,都蕴含着许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的进一步揭示,而且是系统化的揭示。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讲这一新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对一些重要问题的本质性把握、原理性揭示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划时代的思想火炬,是伟大实践基础上的伟大理论创造,是集大成、原创性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积极推动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实现新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文化条件。

  充分认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意义。xxxxx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始终保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影响,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守卫意识形态主阵地、维护国家安定和谐的关键。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xxxxx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好做实党的舆论监督工作,要将舆论监督与党内监督、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共同发挥监督效力。

  高度重视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实现融合发展,必然要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网络信息服务上,要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在网络技术创新上,要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等能力,更好惠及民生;在法制建设上,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在内容方式上,创新改进网上宣传,遵循网络传播规律,把握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做强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不断推动传播手段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闻宣传是否善于创新,是否能够做到常做常新,是其能否发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xxxxx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与此同时,他强调,“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这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有深刻启发。

  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xxxxx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的重要意义,并且从讲什么和如何讲等维度做出了科学指导。讲好中国故事,既要阐释好中国特色,又要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为中国故事的传播疏通渠道、搭建平台。xxxxx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此,我们要针对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技术变局与全球舆论特点,优化战略布局,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对外传播媒体,提升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能力。


查看更多热门资讯相关内容,请点击热门资讯

2024 飞达教育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