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eidashipin.com--热门资讯】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提速,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也于2012年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存款利率可上浮并且上浮区间不断扩大上。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解读“外币利率市场化”解读“外币利率市场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读“外币利率市场化”

  [摘 要]外币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社会经济钓方方面面带来机遇和挑战,其对税收带来的影响也会是多方面的。针对现行税制、相关经济税源及征管等方面受到的冲击,建议积极展开相关课题的调查研究;密切关注经济税源的变化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关税收制度;尽快出台与利率市场化相适应的税收管理方式和手段;加强与国内外金融部门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征管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外币利率市场化;经济税源;外币融资渠道;外币营运环境

  利率是货币资本的价格,利率市场化就是强调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基础作用,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定利率水平,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2000年9月21日,我国外币利率管理机制实施了一项重大改革,金融机构外币贷款及大额存款利率完全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银行业协会制定,各金融机构统一执行。这一改革标志着我国利率管理在市场化、国际化方面迈出了扎实、关键的一步。外币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给我国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带来机遇和挑战。税收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领域之一,利率放开对其带来的影响也会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予以分析且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外币利率市场化对税收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利率管理采取行政管理模式,利率一直由国家来确定,而非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来确定,利率的市场化严重滞后,与经济运行的市场化趋势很不协调,已成为推进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市场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由于外币利率比人民币利率更加贴近国际金融市场,我国选取这个中间地带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无疑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就税收而言,其影响将主要体现在经济税源、税收制度、征收管理等方面。

  (一)相关经济税源变动

  外币利率市场化后,受金融市场竞争和存贷利率变动的影响,我国的金融保险服务、生产经营、招商引资、投资理财等领域将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各种新老税源发生增减变动,由此带来相关行业税收收入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1.银行外币业务的竞争和重组影响金融企业营业税和所得税收入。这次利率改革对金融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最直接。从长期来看,外币利率市场化为国内银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和竞争压力。外币利率随国际货币市场利率变化浮动,将有利于外币资金的期限、成本、风险等因素的最佳组合,调动银行开发贷款需求的积极性,积极开拓海外金融市场,进一步调整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利率市场化创造的竞争氛围,也迫使商业银行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方式和手段,强化服务意识,实现规模经营,使自身运作更企业化。这些都促使整个金融业在改革和竞争中得到发展,来自金融领域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所得税等稳中趋升。从近期来看,在外币利率放开初期,各家商业银行会互相竞争吸引外币存款,对外币存款产生强大的需求,主要外币存款利率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致使银行经营成本加大。加上我国外币贷款市场还未真正启动,外币贷款利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外币贷款利率不会出现市场化的明显波动,尤其不会出现上扬。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银行外币业务的获利空间将有所缩小,致使金融企业源自于外币业务的所得税在一定时期内减收。同时,外币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实力、信用度、服务、电子化程度、客户群的不一样,各银行采取的利率标准也不一样,综合实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将使存款利率略低一点,实力较弱的商业银行可能用高利率吸引储户,导致部分外币资金在银行与中小银行间重新配置,各银行外币业务经营获利程度不一,所缴纳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将出现结构性调整,源于中小银行的税收比重有所加大,但近期不很明显。

  2.外币融资渠道的拓宽将增加部分企业税收。在融资方面,外币利率的市场化,为企业带来崭新的资本运营课题。由于获取外币贷款的机会增多,企业在贷款利率上将变被动为主动,尽可能选择利率较低的银行申请,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会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和竞争能力,从而对税收增长有利。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高科技企业和私营企业。此前,由于这些企业的贷款风险很高,私营企业融资贷款的资产抵押率远低于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一般都没有多少固定资产可供抵押,为获得足额的外币贷款,企业宁愿多付点利息。但政策规定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仅能在基数上浮动20%~30%,事实上不允许银行按高风险高利率发放贷款,无法按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外币利率市场化后,高科技企业、私营企业融资渠道将得到拓展,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增长。

  3.外币营运环境优化使涉外税收将持续增长。由于外币利率市场化是任何一个在国际上寻求资本平衡的企业必需的环境,此次外币利率放开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国的外币经营环境将会逐步宽松。这无疑会增强我国对外企和外资的吸引力,带来新一轮的投资、引进和创办外资企业的热潮,外商设立、收购、兼并、承包国内的工商企业的积极性增加,金融领域将有大量外资银行、保险公司涉足,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本结合与转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快,使得这些领域的涉外税收有大幅度增长。

  4.企业所得税和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相应增加。本次外币利率改革后,300万美元以上或等值其他外币的大额定期存款,其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这给拥有大量外币的企业、个人提供了更多的资本增值机会,他们在对银行存款利率的选择上变被动为主动,尽可能选择利率较高的银行或转换外币存款类型,增加存款利息收入。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和300万美元或等值其他外币以下的小额定期存款利率虽未完全放开,但已改由银行业协会统一制定。由于银行业协会对外币利率变动的反应比人民银行敏捷,今后外币利率变动将基本上与国际市场保持同步,外币利率涨跌频率和幅度较前增大,这不仅能阻止民间外币资本外流,而且能调动企业与个人理财的积极性,使他们追踪外币利率强弱的市场变化,通过炒买外汇,主动选择高利率币种,以期获得更高的资产综合收益水平。这样,企业和个人从外币存款中获得的利息收入总体上增多,使得企业所得税和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相应增加。

  5.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等小税种将随着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增长而增长。外币利率市场化后,相关行业增值税、营业税的增多,附同带征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也会随着增长。而且,随着银行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借贷款业务增多,合同的使用将更加频繁,印花税也会随着增长。另外,外汇市场投资和保险市场的进一步活跃,将带来相关营业税的增长。

  (二)现行税制受到挑战

  外币利率市场化,也使我国现行税制的一些缺陷显露出来。首先,现行税制在总体上与市场化改革方向要求不符。此次外币利率放开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国将循着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的思路,逐渐放开对银行业利率的管制,加快内资银行商业化的进程,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体制条件之一的税收制度,却没有作相应的调整,与金融国际化、市场化的要求差距很大,延误了金融改革的进程。表现为内外税制不统一,多数外资银行外币业务的所得税率仅为15%,自注册登记之日起5年内免征营业税,且无需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实际上享受超国民待遇,使内资银行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影响了民族金融业的发展。其次,部分具体税制规定不再适用。例如,按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纳税人向各类银行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允许据实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对不高于按照各类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对高出部分,不得扣除。这些规定在外币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已很难适用。因为外币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外币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企业所获得的外币贷款的利率,会因不同银行、不同币种和档期、不同金额而异,没有统一的基准,使企业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的税前扣除范围和限额失去了参照,事实上无法执行。

  (三)税收征管存在困难

  外币利率市场的放开,给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带来了难题。一是外币利率放开后,银行外币存贷款业务将加大灵活性,每笔吸储放贷的收益与成本可能不相同,使得税务部门对银行外币业务营业收入的确定、成本和收益的核实变得相当棘手,税收管理的难度增大。二是每笔外币贷款利率的不确定性,既给借款企业虚增利息支出并在税前扣除以可乘之机,也给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私下压低或抬高利率转移利润来偷逃所得税款提供了可能。三是利率放开后企业、居民手中的外币资金将频繁流人流出,由于目前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外币资金的流通和运作缺乏有效监控措施,无法掌握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涉税信息,税收征管将处于更被动状态。

  二、对策与建议

  面对外币利率市场化的形势,当前各级税务部门要针对外币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动向,积极展开相关课题的调查研究,同时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努力在市场化进程中争取税收工作的主动。

  (一)要密切关注经济税源的变化情况。建立更规范的税源调查制度,形成定期综合调查与分类调查相结合的税源调查工作机制,根据外币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新老税源的增减变动和发展趋势,制定促产增收的政策,积极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同时及时修订和分解税收计划,在日常征管中加强税源监控,规范金融企业营业税、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的管理,挖掘税收增长潜力,做到应收尽收。

  (二)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税收制度。一方面,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尽快建立既顺应利率市场化进程又兼顾我国国情的金融行业税收制度,进一步优化税制环境。如尽快统一内外资金融企业的所得税率和营业税率,对外资银行同样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规范各种优惠政策,既保证外资银行的无差别待遇和国民待遇,又使内外资银行按照同样的规则进行平等竞争,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重新规范企业利息支出的税前扣除标准,可考虑不管企业从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机构取得贷款,都执行由国家税务总局每年年初参照市场行情制定与公布的贷款利率扣除标准。

  (三)要尽快研究出台与利率市场化特点相适应的税收管理方式和手段。随着外币利率的市场化,金融机构、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资金流动出现新的变化,这对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收征管方式必须及时跟进。第一,要尽快研究出对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金融、企业的征税办法,堵塞税收漏洞。第二,尽快建立对企业、公司以至个人外币资金流通状况和运作情况的有效社会监控系统,构建以电子监控为主的先进征管手段体系,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四)要加强与国内外金融部门之间的联系。一是要尽可能与国际金融组织建立联系,密切关注和跟踪国际市场上的利率变化情况,准确预测和判断国内利率市场的走向,为金融领域的税收收入和管理工作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与人民银行和银行业协会的工作协调,定期获取外币利率水平的调整等涉税资讯,以采取相应的税收征管措施。

  (五)要不断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素质。各级税务部门要跟上利率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步伐,加快税务人员观念与知识的更新,培养一批懂经济、懂金融、懂法律的复合型税收管理人才。

  解读“外币利率市场化”

  摘要: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些什么风险,国外在此方面有何借鉴?完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有哪些影响?这些问题我们会在后面一一讨论,希望最终对这场重要的变革有一个比较全面和透彻的认识,以此帮助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投资中提前预知风险和把握机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抑制理论

  引言:1996年,我国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先后实现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货币市场,放开了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放开了银行间市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境内外币市场,放开了境内外币贷款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此后,人民币贷款利率基本过渡到“放开上限、管理下限”的阶段。在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17个年头,我国迈出了一大步。2013年7月19日,央行决定自7月20日起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0.7倍下限和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上限,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做调整。这是2013年以来,在金融领域推出的最为重大的改革举措。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 利率市场化简介

  利率市场化简单说就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决定者。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金融创新,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赋有竞争意识,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会得到创新带来的好处。目前我国银行业垄断经营还很严重,银行业连续多年保持每年超过20%的增长率,银行业的高利润侵蚀了实体经济尤其是大量中小微企业的利润。

  利率市场化是每一个发达市场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市场化进程中很重要的一步,更是目前我国金融改革的迫切需要。2012年开始温州、鄂尔多斯、神木等地方相继爆出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大量借款人跑路等新闻。2013年六月银行业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钱荒”,一天期国债回购利率超过32%,shibor隔夜利率超过12.5%,背后是大量“影子银行”引起的偿付危机。央行选择在此时放开贷款利率限制,其目的是想用利率市场化、阳光化、透明化来逐步化解民间借贷危机(这也是我国目前遇到的其中一个泡沫)。

  二、 国外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及可借鉴的经验

  在之前30年间国外很多国家相继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比较典型的有美国、日本、台湾、韩国、拉美国家、东南亚国家。美国、日本、台湾、韩国的比较成功,目前已是市场化的利率,而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则以失败告终,并因为利率市场化而给各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损失。看清总结这些成功的以及失败的案例有助于理清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路线图,看清在这条路上所蕴藏的风险,如果加以规避对我们在金融市场上大有裨益。

  谈及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日本的经验颇受部分专家、学者推崇。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78年,到1994年完成,历时16年。从日本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骤看,先国债利率后存贷利率,先长期资金市场利率后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先大额存款利率后小额存款利率的顺序进行。我国在2003年公布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其有很高相似性,即“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从宏观经济环境看,我国当前的状况与日本当时的状态较相近。例如,我国银行业和日本银行业都存在面向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太小,银行习惯与大企业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的问题。而且,我国和日本都属于高储蓄率国家。所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选择先放松贷款利率再放松存款利率的方式。

  而不同的情况是日本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初处于银行供给过剩的状态,而当前的我国银行业流动性紧张。所以在流动性紧张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中短期来看,企业获得的贷款利率会不降反升。此外,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其国内债券市场高速发展与完善,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债券市场,国债、企业债、公司债、金融债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辖。债券一级市场交易相当清淡,而二级市场几乎不存在。在债券市场还未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即使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也无法达到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目的。同时,在债券市场没有二级市场交易的情况下,更无法及时反映出真实的市场利率水平。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用了16年。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导致众银行倒闭。为加强监管避免过度竞争,美国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该法最著名的第Q项条款规定,禁止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并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最高利率限制。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高企导致市场利率持续高于Q项条款规定的上限,为此美国监管机构逐步放宽Q条例限制,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1986年,美国完全废除Q条例,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美国利率市场化主要围绕着存款利率的逐步放松而展开。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实行利率管制就是因为美国的银行彼此竞争以高利率吸引存款,这反倒与我国当前出现的银行高息揽储的状况比较类似。然而,美国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促发因素是高度的金融脱媒现象,银行存款大规模流失导致银行生存艰难。而且,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对监管的规避形成了改革的倒逼机制,进而推动金融创新的发展,这是我国不太可能出现的状况。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加剧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大量没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遭到淘汰,而我国的金融机构能否真的承受这种适者生存的淘汰赛呢?

  不过,在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有一点是尤其值得我国借鉴的,那就是存款保险制度。在迈出存款利率市场化那一步之前,必须先建立存款保险制度。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称:国家不再为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兜底,允许银行破产倒闭,一但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但有限额,最多50万!银行市场化了!其实,《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早在2007年,银监会就启动这一条例的起草工作,2009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这一工作停顿下来。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国际金融业的剧变,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时正在起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如今,《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的起草工作重新启动,表明政府对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的退出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和战略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一条也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意,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银行作为一种准公共企业,他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也不同程度上承担了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传导职能。银行破产行为可能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是银行破产制度实施的先行条件,也是市场化退出机制的一个重要支柱。同时国建有中国特色的市场机制,实现安全、高效运作,加快完善相关立法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拉美诸多国家利率市场化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但大都以失败告终。阿根廷是拉美地区第一个率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该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但当时该国经济发展不稳定,资金大量从商业银行流向率先市场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最终改革在未取得成效的情况下夭折。智利从1974年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取消了对所有利率的管制。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智利利率开始飙升,甚至超过50%,因此企业出现大量倒闭,银行出现挤兑危机,最终在上世纪80年代陷入金融危机。显然,拉美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基本都是一两年时间就完成。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完全可以用激进来形容,多数国家几乎是一步走向利率市场化,没有考虑本国的金融体制完善程度、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给经济带来较大冲击。

  已经走过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16个年头的我国不存在这种“躁进”所带来的风险。不过,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问题上,拉美国家的教训则值得我国借鉴,拉美国家在实行利率市场化时,大都处于经济严重失衡时期,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推行利率市场化无疑会给经济带来较大的波动,甚至埋下金融危机的隐患。

  借鉴日本、美国成功的经验和拉美失败的教训,不难总结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方向“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现在贷款利率放开了,随后国家出台的政策的很可能是存款保险制度,然后是长期、大额存款利率放开,最后是短期、小额存款利率放开。

  三、 最可借鉴的国家——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上面分析中,从宏观经济环境看,我国当前的状况与日本当时的状态较相近。如,我国银行业和日本银行业都存在面向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太小,银行习惯与大企业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的问题。我国和日本都属于高储蓄率国家。而且日本在完成利率市场化后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股市、房地产泡沫相继破灭,并延续了长达20年的低迷。所以我们选择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为模型,看看在这条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等待着的可能会是什么。

  1991 年和1993 年日本政府分别完成了贷款和存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对GDP 的影响十分显著。1980 年到1984 年间,债券和货币市场的利率自由化改革并没有对GDP 产生大的冲击,GDP 低速增长且相对稳定,五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84%。1984 年,日本政府推出了MMC 型存款,日本开始了存贷款等核心利率的市场化改革,1986 日元升值的J 效应见底回升,日本GDP 增速也随之上升,5 年间平均增速达到5%。这与金融深化理论相符。但到1991 年,日本完成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这却使得日本的GDP 增速呈现一个系统性的下移,1991 年到1998 年GDP 增速平均却只有不到2%,此时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却使得GDP 增速下降。

  为什么日本在完成利率市场化之后,GDP反而有一个大的下降,下面我们来深入分析下,1985 以后,日本政府逐步放开对大额长期定期存款利率的管制,消费水平从1988 年的高点逐步下降,到1993 年存款利率完成市场化以后,消费水平与投资水平均呈现负增长。这表明实际利率的提升的确抑制了消费,促进了储蓄,但由于经济转型缓慢,高回报率行业迟迟没有诞生,此时储蓄的增长并没有带来有效投资的增长,资金在银行内部沉淀。80 年代初期日本的投资率增速十分缓慢,1984 年日本开始存贷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投资率增速由负转正。伴随着实际利率提升的是房地产行业回报率极高,于是在房地产的拉动下,投资率急速上升,从1986 年的1.9%上涨到1987 年的7.4%,再到1988 年的18.6%,此后三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此时,投资率的极速上升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符。但从1991 开始,日本商业银行开始以自身平均融资成本决定贷款利率,贷款利率完全交由市场决定,此时,日本政府也开始收紧银行信贷,于是投资率急剧下滑,此后6 到7 年间几乎年年负增长,下降幅度达到15%,但此间实际利率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可以看出,日本的实际利率下跌时期,导致资产泡沫,而实际利率上升时期,正好刺破了泡沫。

  诚然,从金融抑制理论的观点出发,实际利率提升会使得资金流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增加该行业的投资水平。但值得警惕的是,高回报率新兴产业的诞生并非易事,而一般的生产性投资项目不可能产生足够多的利润来支付高利息, 此时资金更容易流入投机性极强的房地产业、证券投资等高风险行业,形成巨大的资产泡沫,一旦泡沫破灭,投资水平与经济增速都将遭遇下滑,此时利率市场化的负面效应就异常凸显,如果利率市场化造成了资金向投机性产业转移,由此带来的投资上升和经济增长都是不可持续的。

  日本从1985年-1991年经济的运行规律、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的破灭与我国近几年的形式何其相似!!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最可能采取的步骤,目前贷款利率已经放开,下一步存款利率放开势在必行。可是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现状又是怎样呢?四大泡沫:房地产泡沫、过剩产能泡沫、地方融资平台泡沫、影子银行泡沫。一旦存款利率放开,商业银行开始以自身融资成本决定贷款利率,贷款利率完全交由市场决定,政府为淘汰落后产能,消化08年投入的四万亿开始收紧银行信贷,于是投资率急剧下滑,房地产泡沫必破无疑!跟房地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同样也会受其牵连,甚至出现像美国底特律城市破产的问题,不过鉴于中国特色的情况,地方政府背景的城市银行、村镇银行会承担后果,出现大量破产,担保公司、典当行大面积倒闭、老板跑路,民间借贷彻底崩盘,信托业房地产项目出现违约不能偿付,在此过程中证券、保险业也不能幸免,大量保险公司会受牵连,坏账频发,股市下跌到1664点以下是大概率事件。在那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经济长期陷入停滞,我国将成为下一个日本!!

  很庆幸的是国家领导人看到了这一点,2013年新一届政府上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主动降低GDP的容忍度,减少货币发放力度,提高对经济转型产业、新兴产业的支持。贷款利率放开,剑指影子银行泡沫,如果这个泡沫能顺利解决,那么下一个被刺破的将是哪个?7月25日国家公布淘汰落后产能涉及行业名录,2008年4万亿投资推升的过剩产能泡沫亟待刺破!下一个将会是哪个?房地产泡沫近在咫尺!在这段国家主动转型的几年时间里,证券业也将发生重大变革,首先经济下降、淘汰落后产能必将限制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等权重股的走势。再者,金融改革、去房地产泡沫化,必将限制银行、房地产的走势,以上两点直接限制了大盘指数。第三,以创业板、中小板、主板中代表着新兴产业,国家政策扶持的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2013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长率最快的行业是:手机及其配件。7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力支持信息消费行业。政策扶持加行业的确定性增长,让我们对科技产业更有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消费、科技行业将来一定会替代房地产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如果这次改革顺利,我国将在度过这几年的阵痛期后迎来再一轮的快速发展,在这几年中银行、房地产、股市迎来一轮大洗牌,而之后将是一轮新的健康有序的成长。(作者单位:1.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2.中国农业银行托管业务部)

  解读“外币利率市场化”

  [摘 要]外币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社会经济钓方方面面带来机遇和挑战,其对税收带来的影响也会是多方面的。针对现行税制、相关经济税源及征管等方面受到的冲击,建议积极展开相关课题的调查研究;密切关注经济税源的变化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关税收制度;尽快出台与利率市场化相适应的税收管理方式和手段;加强与国内外金融部门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征管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外币利率市场化;经济税源;外币融资渠道;外币营运环境

  利率是货币资本的价格,利率市场化就是强调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基础作用,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定利率水平,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2000年9月21日,我国外币利率管理机制实施了一项重大改革,金融机构外币贷款及大额存款利率完全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银行业协会制定,各金融机构统一执行。这一改革标志着我国利率管理在市场化、国际化方面迈出了扎实、关键的一步。外币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给我国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带来机遇和挑战。税收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领域之一,利率放开对其带来的影响也会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予以分析且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外币利率市场化对税收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利率管理采取行政管理模式,利率一直由国家来确定,而非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来确定,利率的市场化严重滞后,与经济运行的市场化趋势很不协调,已成为推进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市场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由于外币利率比人民币利率更加贴近国际金融市场,我国选取这个中间地带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无疑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就税收而言,其影响将主要体现在经济税源、税收制度、征收管理等方面。

  (一)相关经济税源变动

  外币利率市场化后,受金融市场竞争和存贷利率变动的影响,我国的金融保险服务、生产经营、招商引资、投资理财等领域将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各种新老税源发生增减变动,由此带来相关行业税收收入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1.银行外币业务的竞争和重组影响金融企业营业税和所得税收入。这次利率改革对金融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最直接。从长期来看,外币利率市场化为国内银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和竞争压力。外币利率随国际货币市场利率变化浮动,将有利于外币资金的期限、成本、风险等因素的最佳组合,调动银行开发贷款需求的积极性,积极开拓海外金融市场,进一步调整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利率市场化创造的竞争氛围,也迫使商业银行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方式和手段,强化服务意识,实现规模经营,使自身运作更企业化。这些都促使整个金融业在改革和竞争中得到发展,来自金融领域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所得税等稳中趋升。从近期来看,在外币利率放开初期,各家商业银行会互相竞争吸引外币存款,对外币存款产生强大的需求,主要外币存款利率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致使银行经营成本加大。加上我国外币贷款市场还未真正启动,外币贷款利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外币贷款利率不会出现市场化的明显波动,尤其不会出现上扬。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银行外币业务的获利空间将有所缩小,致使金融企业源自于外币业务的所得税在一定时期内减收。同时,外币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实力、信用度、服务、电子化程度、客户群的不一样,各银行采取的利率标准也不一样,综合实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将使存款利率略低一点,实力较弱的商业银行可能用高利率吸引储户,导致部分外币资金在银行与中小银行间重新配置,各银行外币业务经营获利程度不一,所缴纳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将出现结构性调整,源于中小银行的税收比重有所加大,但近期不很明显。

  2.外币融资渠道的拓宽将增加部分企业税收。在融资方面,外币利率的市场化,为企业带来崭新的资本运营课题。由于获取外币贷款的机会增多,企业在贷款利率上将变被动为主动,尽可能选择利率较低的银行申请,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会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和竞争能力,从而对税收增长有利。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高科技企业和私营企业。此前,由于这些企业的贷款风险很高,私营企业融资贷款的资产抵押率远低于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一般都没有多少固定资产可供抵押,为获得足额的外币贷款,企业宁愿多付点利息。但政策规定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仅能在基数上浮动20%~30%,事实上不允许银行按高风险高利率发放贷款,无法按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外币利率市场化后,高科技企业、私营企业融资渠道将得到拓展,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增长。

  3.外币营运环境优化使涉外税收将持续增长。由于外币利率市场化是任何一个在国际上寻求资本平衡的企业必需的环境,此次外币利率放开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国的外币经营环境将会逐步宽松。这无疑会增强我国对外企和外资的吸引力,带来新一轮的投资、引进和创办外资企业的热潮,外商设立、收购、兼并、承包国内的工商企业的积极性增加,金融领域将有大量外资银行、保险公司涉足,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本结合与转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快,使得这些领域的涉外税收有大幅度增长。

  4.企业所得税和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相应增加。本次外币利率改革后,300万美元以上或等值其他外币的大额定期存款,其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这给拥有大量外币的企业、个人提供了更多的资本增值机会,他们在对银行存款利率的选择上变被动为主动,尽可能选择利率较高的银行或转换外币存款类型,增加存款利息收入。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和300万美元或等值其他外币以下的小额定期存款利率虽未完全放开,但已改由银行业协会统一制定。由于银行业协会对外币利率变动的反应比人民银行敏捷,今后外币利率变动将基本上与国际市场保持同步,外币利率涨跌频率和幅度较前增大,这不仅能阻止民间外币资本外流,而且能调动企业与个人理财的积极性,使他们追踪外币利率强弱的市场变化,通过炒买外汇,主动选择高利率币种,以期获得更高的资产综合收益水平。这样,企业和个人从外币存款中获得的利息收入总体上增多,使得企业所得税和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相应增加。

  5.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等小税种将随着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增长而增长。外币利率市场化后,相关行业增值税、营业税的增多,附同带征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也会随着增长。而且,随着银行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借贷款业务增多,合同的使用将更加频繁,印花税也会随着增长。另外,外汇市场投资和保险市场的进一步活跃,将带来相关营业税的增长。

  (二)现行税制受到挑战

  外币利率市场化,也使我国现行税制的一些缺陷显露出来。首先,现行税制在总体上与市场化改革方向要求不符。此次外币利率放开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国将循着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的思路,逐渐放开对银行业利率的管制,加快内资银行商业化的进程,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体制条件之一的税收制度,却没有作相应的调整,与金融国际化、市场化的要求差距很大,延误了金融改革的进程。表现为内外税制不统一,多数外资银行外币业务的所得税率仅为15%,自注册登记之日起5年内免征营业税,且无需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实际上享受超国民待遇,使内资银行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影响了民族金融业的发展。其次,部分具体税制规定不再适用。例如,按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纳税人向各类银行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允许据实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对不高于按照各类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对高出部分,不得扣除。这些规定在外币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已很难适用。因为外币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外币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企业所获得的外币贷款的利率,会因不同银行、不同币种和档期、不同金额而异,没有统一的基准,使企业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的税前扣除范围和限额失去了参照,事实上无法执行。

  (三)税收征管存在困难

  外币利率市场的放开,给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带来了难题。一是外币利率放开后,银行外币存贷款业务将加大灵活性,每笔吸储放贷的收益与成本可能不相同,使得税务部门对银行外币业务营业收入的确定、成本和收益的核实变得相当棘手,税收管理的难度增大。二是每笔外币贷款利率的不确定性,既给借款企业虚增利息支出并在税前扣除以可乘之机,也给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私下压低或抬高利率转移利润来偷逃所得税款提供了可能。三是利率放开后企业、居民手中的外币资金将频繁流人流出,由于目前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外币资金的流通和运作缺乏有效监控措施,无法掌握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涉税信息,税收征管将处于更被动状态。

  二、对策与建议

  面对外币利率市场化的形势,当前各级税务部门要针对外币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动向,积极展开相关课题的调查研究,同时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努力在市场化进程中争取税收工作的主动。

  (一)要密切关注经济税源的变化情况。建立更规范的税源调查制度,形成定期综合调查与分类调查相结合的税源调查工作机制,根据外币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新老税源的增减变动和发展趋势,制定促产增收的政策,积极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同时及时修订和分解税收计划,在日常征管中加强税源监控,规范金融企业营业税、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的管理,挖掘税收增长潜力,做到应收尽收。

  (二)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税收制度。一方面,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尽快建立既顺应利率市场化进程又兼顾我国国情的金融行业税收制度,进一步优化税制环境。如尽快统一内外资金融企业的所得税率和营业税率,对外资银行同样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规范各种优惠政策,既保证外资银行的无差别待遇和国民待遇,又使内外资银行按照同样的规则进行平等竞争,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重新规范企业利息支出的税前扣除标准,可考虑不管企业从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机构取得贷款,都执行由国家税务总局每年年初参照市场行情制定与公布的贷款利率扣除标准。

  (三)要尽快研究出台与利率市场化特点相适应的税收管理方式和手段。随着外币利率的市场化,金融机构、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资金流动出现新的变化,这对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收征管方式必须及时跟进。第一,要尽快研究出对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金融、企业的征税办法,堵塞税收漏洞。第二,尽快建立对企业、公司以至个人外币资金流通状况和运作情况的有效社会监控系统,构建以电子监控为主的先进征管手段体系,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四)要加强与国内外金融部门之间的联系。一是要尽可能与国际金融组织建立联系,密切关注和跟踪国际市场上的利率变化情况,准确预测和判断国内利率市场的走向,为金融领域的税收收入和管理工作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与人民银行和银行业协会的工作协调,定期获取外币利率水平的调整等涉税资讯,以采取相应的税收征管措施。

  (五)要不断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素质。各级税务部门要跟上利率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步伐,加快税务人员观念与知识的更新,培养一批懂经济、懂金融、懂法律的复合型税收管理人才。


查看更多热门资讯相关内容,请点击热门资讯

2024 飞达教育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