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eidashipin.com--热门资讯】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九

——记第10条建议“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所感

清丰县大流乡第一初级中学 段跃杰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学生学习困难与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没有掌握牢固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是什么意思呢?“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事实、现象、性质、特征的实质而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这一步的不足或者不充分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与运用。

对于教师来说,在学生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应当走到这些学生的每一个人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人提出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作业题”,现在大力提倡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备课环节一定要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可是现实中能够做到这点的又有几何?当然包括我在内,虽然已经在备课环节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情况,很多时候依然是按照多数学生的正常情况进行预设,可正是对那些特殊学生的忽视,结果造成了学困生的出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越来越多。

怎样才能做到对特殊学生的个别指导呢?由于所学知识对于所有学生都是第一次,不存在原来基础的好坏,这时教师要多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快慢等因素,然而这些因素又不能通过外表呈现出来,这就需要老师平常多与学生交流、多观察、多沟通,通过学生在各项活动或者以前学习的过程中,综合分析学生的情况,且能够根据这些情况预设到哪些学生可能不会、不全会,哪些点最可能成为障碍,成为哪些学生的障碍等。当然这些说着容易、做着难,没有对学生真正的深深的爱,也就不能走进学生的心,那也就谈不上对学生的了解,更不能准确地分析出这些特殊情况了。

自从推行新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学习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之上,好像课堂上没有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就是失败的课堂,然而对于“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要做得耐心、机智)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学生课堂上没有独立的思考时间,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知识的,因而各位老师千万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很多时候安静的独立思考效果可能更好。

如今很多学校多提倡“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然而“收获什么呢”,有些人提出“哪怕学生这节课看会儿课外书、练会钢笔字等也行”,初看起来这没有错,可是对比苏霍姆林斯基的“在脑力劳动”的进步,很明显我们是有偏差的,做教师的就必须想尽办法让学生在你的每节课堂上,在你所教的学科上有所进步,而不能把学生做其它的事情,不扰乱课堂当作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具有这种思想的教师就是不尽职、不合格的教师。总之,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是学生对此知识的开端,没有好的开始也就很难有好的结果,愿我们为这个好的开端想方设法吧!


查看更多热门资讯相关内容,请点击热门资讯

2024 飞达教育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