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eidashipin.com--热门资讯】

Idea是一个中文单词,读作Lǐniàn、 它的字面意思是理性的概念。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不足的文章8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不足

  在近半年的在校学习培训中,透过认真聆听教师讲课、与学员开展交流活动,思想教育很大,感慨颇深。深入了解政治理论,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剖析,重点查找自己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到达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增强党性的目的,现进行如下党性分析。

  一、取得了必须进步

  1、政治理论水平明显提高。

  透过学习,加深了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加深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宗旨观念和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自身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有了较大的提高。

  2、发挥共产党员先进作用。

  反思工作中,我待人诚恳,能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能够在工作中克服个人困难,尽心尽职。遵守党规党纪,严以律己,做到廉洁自律。以职位为"约束",把它看作是一种职责、奉献,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3、工作作风认真、务实。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把服务群众、协调沟通上下级等要求体现到具体行动之中,群众基础牢固。

  二、查找突出问题

  1、理想信念方面

  我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但是在正确处理好国家、群众、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方面还存在必须的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群众利益放在优先位置,而我自工作以来,常常不忘个人利益,总是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状况下兼顾群众利益,应对工作没有自觉把企业、群众对我们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不能做到冲锋在前、敢为人先。

  2、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

  思想理论学习不够深,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事务,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与本职业务有关的就多学一点,与本职业务联系不紧的就不去学或者很少涉猎,结果对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新问题理解还不深,知识结构单一,把握形势、了解大局不深不透,还不善于研究思考问题,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由于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只关心自身层次的问题,缺乏大局观,所以看问题和做事情过于片面,也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不利于自身工作的提高。

  3、工作作风上有差距。

  有自我满足情绪,安于现状,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工作作风和工作热情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争创一流业绩的意识,不能够很好的创新工作。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上热情不够。没有高标准、高目标要求的要求自己。在专业上的深入性和系统性上还有很大不足,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不能坚持始终如一,说明自己在学习上还存在"懒"的思想,还缺乏"挤"和"钻"的刻苦精神,缺乏把学习当作一种职责、一种境界的自觉行动。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对理论没有透彻的掌握,就不能深刻理解现阶段矛盾产生原因,学习不够深入,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就不能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就不能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因此,学习马列思想、党的理论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2、党性修养不够强。

  自己在工作创新意识不够的各方面表现,其深刻根源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树立得不牢,忽视了党性修养。也说明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事业的现实工作在信念上的结合,多是从朴素感情出发的,还没有完全建立在理性的党性修养基础上。所以产生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较淡薄,思想状态、精神状态、工作状态不够的现象。

  3、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自我满足,忽视了世界观的改造,总觉的自己只要完成本职工作,认为工作只要过得去就行,不出问题,就满足了。对本职以外的、领导不安排的不管不问,被动学习,而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理解性地学习,标准降低,要求放松。没有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能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员标准要求自己,造成了工作作风不扎实,干劲没有持久性,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不强。

  4、工作中不够大胆。

  在工作中,但总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得过且过,不愿得罪人。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能够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在工作时间和精力的统筹安排上不够科学,一些本不该自己干的事,有时候大包大揽了,而需要正常协调的事又没有协调好,总体上还处于被动服务的状态。

  四、整改措施

  针对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理论学习和政治学习。

  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努力增强学习时间的连续性和学习资料的连贯性,使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理想信念,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2、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

  转变作风抓工作落实,要主动谋事、扎实做事,以强烈的事业心努力做好相关工作,增强全局观念,跟随上级的思路和节奏,力求创新性、主动性地做工作。多沟通、少依靠,多联系、少等待,努力从小的方面做起,办好小事,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工作。

  3、坚持勤奋学习,深刻体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加强业务水平、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学习业务知识,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升工作智慧,做到超前思谋、提前介入,争取主动、搞好沟通协调,并把学习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从理论上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使之更好的用于实践中去。

  4、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

  虚心向优秀党员同志学习,持续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品质。同事之间多沟通、多交流,相互协助,共同为公司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

  今后,我将在领导和同事的领导和帮忙下,紧紧围绕在党组织周围,明确思想,端正态度,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使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更加贴合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

第二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不足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好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是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既体现时代性,又体现先进性。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党员教育培训机制。

      一是要建立宏观指导机制,科学制定党员教育培训目标,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二是要建立纪律约束机制,强化对党员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激发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

  二、严格党员组织生活制度。

  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开一次党小组会,开一次支部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定期上好党课。

  二是实行党日活动制度。定期开展党日活动,以丰富党员组织生活,发挥党员作用。

  三是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坚持一年一次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通过民主评议和组织考察,检查和评价每个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表彰优秀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建立健全党员激励机制。

  一是实行责任激励。结合实际,结合党员的具体岗位、职务,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创造条件、定期检查、民主评议等形式,督促党员积极履行职责。

  二是实行目标激励。完善党员保持先进性具体要求,作为党员日常行为规范和民主评议的依据。

  四、建立健全党员监督制约机制。

  一是严格党内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扩大党内民主,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每个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拓展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自下而上监督和自上而下监督结合起来,加大监督力度。

  三是强化廉洁自律。把强化监督与廉洁自律结合起来,要求党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定期进行自我剖析,查找问题和不足,认真整改。

  五、建立健全党员质量保障机制。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两推一公示”,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对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处理上,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严肃进行查处。

  六、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机制。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二是要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三是完善结对帮扶制度。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分管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具体抓。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落实好各项制度,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三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不足

  一、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发展理念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后不久就提出了要创新发展理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用新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引领新的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2015年,我国开始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

  在“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首先要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要直接奔着当下的问题去,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意见,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稿,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创造性地提出并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对建议稿进行谋篇布局。“十三五”规划有八个部分,其中第二到第七部分基本上完全是对应新发展理念展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是方向和钥匙。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个坚持”的第四条,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实际上也就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

  新理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九大前后,一个重要的提法就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九大报告也用了这个提法。十九大后,党中央强调“深入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新理念是排在第一位的。新理念,最主要的就是指新发展理念。

  在十九大后中央召开的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方面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概括了七条。他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是五年来我们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性概括,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更深刻、更广泛的历史性变革。这就进一步把新发展理念明确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新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远指导意义。

  通过上述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新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那么,这一新发展理念与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学习五中全会精神仍然要强调学习新发展理念?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38页。】可见所谓高质量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所以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当然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在建议稿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大家就提出,要“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新发展理念被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同时也被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条原则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所作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建议“第二板块为分论,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还特别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从指导思想到必须坚持的原则,到目标任务的展开,到贯彻落实的要求,都与新发展理念密不可分。我们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一定要在学习新发展理念上下功夫。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要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突出新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新发展理念看起来只有十个字,但内涵却极为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和此后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此作了深刻阐述。

  什么是创新发展?为什么要把创新摆在新发展理念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为此,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就是创新发展的主要内涵和它针对的问题,以及把它放在新发展理念首位的一些主要考虑。

  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几百年里,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特别是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如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电力和运输、相对论和量子论、电子和信息技术发展等。在此带动下,世界经济发生多次产业革命。对于究竟发生了几次产业革命,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概括为三次工业革命,即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内容是机械化;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内容是电气化;以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内容是信息化。现在世界经济正在开启和经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面貌和格局。一些国家抓住了机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迅速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抓住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机遇,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从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美国就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是由美国引领的,日本、亚洲“四小龙”都赶上了。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其主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美国为什么这么打压我们的一些科技企业,正是因为如果我国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应用中赢得了先机,我们的崛起和复兴就势不可当了。

  现在我国经济总量虽然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就是“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都把创新发展摆在首位的基本考虑。

  什么是协调发展?针对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这就是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

  其实,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关于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战略。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统筹兼顾、“弹钢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典范,实际上讲的就是协调发展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12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来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党对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说的不平衡,包括不协调。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重点之一主要就是为了解决不协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解释这一原则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什么是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学过环境保护史的人都知道,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给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20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其中,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先后导致近千人死亡、75%以上市民患上红眼病;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首次暴发的短短几天内,致死人数高达4000人,随后2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此后1956年、1957年、1962年又连续发生多达12次严重的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因工厂把含有甲基汞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水俣湾中,人食用受污染的鱼和贝类后患上极为痛苦的汞中毒病,患者近千人,受威胁者多达2万人。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对这些状况作了详细描述。

  我国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造成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习近平总书记讲,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十四五”规划建议有六个主要目标,其中一个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什么是开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要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步步为营、久久为功。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承担与我国能力和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规划建议特别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这些都是开放发展内涵的进一步丰富。

  什么是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共享是全民共享,这是就共享的覆盖面而言的。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共享是全面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内容而言的。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享是共建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四是共享是渐进共享,这是就共享发展的推进进程而言的。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我们要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思考设计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也不花,也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贯通的,要整体理解和把握。

  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层面的事。一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特别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坚决打赢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

  “十四五”规划建议稿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样的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这实际上是对共享发展理念的进一步丰富。

  以上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五大发展理念每一个都有丰富的内涵,但又不是孤立的,是一个整体。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他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三、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研究和宣传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新发展理念的学习,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对发展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握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识性、专业性要求,因为新发展理念包含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如果只是泛泛知道其中一些概念和要求,而不注重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讲话做事就会缺乏专业水准。

  这就要求我们把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起来,进一步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研究和宣传阐释。这方面,我们有广阔的空间。比如,创新这个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没有用过,创新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没有,怎么说的,我们在这方面如何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与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容纳创新是什么关系?社会主义应该如何在创新上比资本主义做得更好?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第一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学说有什么发展,由此将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形态?

  比如,协调发展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什么关系?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是什么关系?

  比如,生态社会主义学说是如何产生的?这些学说与我们所说的绿色发展是什么关系?

  比如,我国对外开放搞了40多年了,有哪些基本经验,有哪些教训?在全球化遭遇曲折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利用我国和世界各国对外开放的经验构建新发展格局?

  再比如,共享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是如何表述的?共享与共产主义是什么关系?现阶段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情况下,强调共享,可不可以说是共产主义在现阶段的实践?共享的理念在什么意义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美]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赛迪研究院专家组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中提出,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人类能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生产、分享一切物质精神资料,那将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按需分配的社会。在他看来,信息经济将导致进入共产主义。还有一本书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就是《工作的终结》【[美]里夫金:《工作的终结》,王寅通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认为共享经济将帮助很多人获得自由。因为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很多生产资料可以共享,于是就产生了大量自由职业者。当前我们国家就业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由职业者也越来越多。按照这个趋势,是不是可以实现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有人还提出了数字社会主义的概念。我们要研究和关注这些前沿问题,为研究宣传贯彻新发展理念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不足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既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又与时俱进、敢闯敢拼。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善于进行交换比较反复,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创新手段,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一系列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贯通的,对中央改革方案中的原则性要求,可以结合实际,进一步具体化;遇到改革方案的空白点,可以积极探索、大胆试验;遇到思想阻力和工作阻力,要努力排除,不能退让和妥协。要深入分析新发展理念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分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法治领域遇到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面对国际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确保我国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风险监测防控能力,做到守土有责、主动负责、敢于担当,积极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切实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第五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不足

  1、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正确理解新发展理念,是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执行落地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的基本前提。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必须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新发展理念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理解新发展理念,不能止步于了解一些原则和概念,而应把这些原则和概念与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新发展理念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注重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还必须立足全球发展大趋势,用更宽广的视野深化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要走出困境,各国都需要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全球发展大趋势相吻合,包含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

  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应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既应看到,每一个发展理念所要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创新发展旨在解决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绿色发展旨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旨在解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问题;共享发展旨在解决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正义问题。又应看到,各个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比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要实现共享发展就必须创新分配机制。还比如,能否实现共享发展,不仅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影响创新的动力。这就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树立系统和全局的观念,从整体上协同推进。在规划制定和工作方案设计上,应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各领域政策相互兼容;对各相关责任主体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

  2、抓住关键问题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问题指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都相当突出。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应根据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抓住最突出、最紧迫、联系最广泛的关键性问题,形成“四两拨千斤”和“以点带面”的效应。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必须在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的同时,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作用。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必须在坚持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在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着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必须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同时,着力调整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第六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不足

  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发展理念创新

  在《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一文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深刻表明,新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必将带来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针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矛盾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包括解决好社会、民生、法治、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迫切需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科学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针对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引发深刻的发展变革。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历史性变革。

  集中反映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也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适时提出新发展理念,深刻阐释发展的目标、动力、布局、保障等问题。这既体现了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洞悉,又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问题的科学回答,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中,习近平同志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认识创新发展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之策。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带动全局,强化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准确把握协调是持续健康平衡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认识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要着力推动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

  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准确把握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充分认识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必须有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准确把握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认识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才能发展壮大自己,才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要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共享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充分认识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我们一定要从整体上、从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树立全面系统思维,掌握科学统筹方法,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在《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一文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领,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习近平同志提出要从四个方面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首先要深学笃用,从灵魂深处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其次要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再次要创新手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最后要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通过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学笃用,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落实发展任务的工作举措、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彰显新发展理念的强大指导作用,努力实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经济建设部分的主标题,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根本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六大任务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构成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布局。

  新发展理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为人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关于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将全面创新我国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体制机制,提升我国发展动力、发展质量效益、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布阵筑基,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七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不足

  我透过此次党校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增强自己的宗旨意识和使命感、职责感,更好地执政为民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确实是十分及时的和极其重要的。现对自己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并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努力,自觉性不强。由于基层乡镇的事务性工作繁杂,加之主观上重视不够,方法欠科学,成天忙碌于甚至习惯于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放松了理论学习。二是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多年来的理论学习主要是透过市委中心组学习和传达贯彻市委、市政府有关决定精神来进行的,虽然也对提高思想、统一认识和指导具体工作有作用,但的确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同时,有临时抱佛脚的不良习惯,三是用所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中的创新不足。

  对党的重大理论和市委、市政府所提出的重大工作方针,习惯于记条目、背要求,都能掌握并去实践,但缺乏将这些理论和要求与基层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潜力。所有这些,都影响了自己政治思想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了自己党性修养的进一步增强,也影响了自己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潜力的发挥。

  二是开拓创新精神不足,解放思想不彻底。西尼尔镇划转以来,有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与全区干部的戮力同心,我镇各项工作个性是经济发展纵向比较有了较大提高,基础设施、镇容镇貌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同时,由于区域空间相对有限,由于基数与增幅之间固有的制约关系,要构成新的增长、尽快摆脱“吃饭财政”的状况,出现了新的较大压力。这种状况下,自己的思想与工作有时处于矛盾之中:既深知“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切问题都只能在发展中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又担心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各类成本愈来愈大,对合理负债缺乏正确理解,由于这种畏难的矛盾心态,在工作中有时表现出“三多三少”的状况。

  一是把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抓得多而把结合镇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得少,二是把工作中的困难因素看得多而把有利条件看得少,三是把工作中自己不能犯错误方面的问题思考得多而把建立新机制、开创新局面的问题思考得少。根子在于创新精神不足,解放思想不够,是党性不强的表现。

  三是在为人民服务上不够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务必全面理解、全面实践。自己在思想上宗旨意识是牢固的,清醒地明白所开展的所有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都关系到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工作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但有的时候,当整体的群众利益和个别的群众利益出现分歧时,自己工作有简单化的毛病。还有,由于方法欠科学,难从冗繁的日常工作中跳出来,深入群众了解疾苦少了,去关心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少了,个性是对涉及他们切身利害冲突的状况掌握不够,也给政府工作造成了被动。

  存在问题的原因

  党性是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自己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上述问题,虽有必须客观因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所致,根本就在于自己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界观改造不彻底。我们的世界观是马克思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组成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共产党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既如实地反映世界的本来原因和发展规律,又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崇高的目标。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上存在诸多问题,首要原因在世界观改造不彻底,未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用以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

  二是放松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思想水平的提高。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和关键所在。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虽然平时也读书,注意对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的吸收,但由于自己放松了政治理论的学习,没有掌握住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于是遇到困难时就缺乏深沉的理论勇气和科学方法来指引实践;在抓经济工作时,忽略了“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表现出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片面性,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建立起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正确地认识形势特点,才能更好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进一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党性锻炼。

第八篇: 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不足

  1、理论学习不到位。

  2、思想上认识不足。

  3、无法在行动上表现。

  4、事后没有总结和提高。

  发展理念就是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为什么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概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对发展问题思考的最新成果。

  创新是对原有思想的突破、方式的改进、理论和实践的超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确立为发展的新理念,强调坚持创新发展,这表明我们党对发展动力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为今后我国发展找到了稳定的动力源。

  协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法,即统筹兼顾。发展以布局方式来划分,可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空间来划分,可以包括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以产业来划分,可以包括第一、二、三产业。无论以什么方式划分,尽管在不同的时期和发展阶段上,发展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别,但是各部分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关系,实现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整体推进,这样经济社会才能可持续地前进。


查看更多热门资讯相关内容,请点击热门资讯

2024 飞达教育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