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eidashipin.com--日记大全】

民情日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尽快帮助解决。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力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驻村民情日记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驻村民情日记·1

  2020年*月24日星期日晴

  这段时间,基本天天在村上种树、拆危土房。今天是星期天,本打算好好休息休息,可是又接到村里电话,下午3:00在镇政府小会议室开会。下午来到会场才知道,原来旗委领导也没有休息,专程到各乡镇安排精准扶贫事宜。朱家杖子村有14户贫困户,由我们分头包联,2018年彻底脱贫,同时要求包联队员下周四之前必须入户,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作为一名包联干部,我一定要尽自己所能让包联户早日脱贫。

  2020年*月27日星期三晴

  今天早上不到8点,我与两位同事便来到了村里。村里的14户贫困户,我负责4户,两位同事各负责3户。村书记、主任、妇联主任领着我们入户填写基本信息。我与村主任老安一组,上午走访了3户,两户是因病致贫,一户是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家中缺少劳力,另外还有一户不在家。如何脱贫,他们也有些自己的想法,一户想养驴,一户想养羊,但是都缺少资金。下午那一户还是不在家。晚上7点多,我和老安第四次到他家,把情况跟他说了说,晚上9:30才回到家。

  2020年*月28日星期四小雨

  大约8点半左右,我和一名同事来到村里,与书记、村长先碰了一下头,根据14户的具体情况,初步确定6户养羊、3户养驴、2户养牛、2户养猪,另外一户由于情况特殊,只能由民政兜底了。根据朱家杖子村实际情况,我提出可以在庭院种植中药材。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先发动几户做示范,如果效益好明年便大面积推广。种药材的事敲定由村上选5户,其中1户是贫困户,4户是示范户。我负责联系药材收购企业。

  2020年*月3日星期二晴

  上午9点,与安国药业的刘总见面后,我把朱家杖子村的实际情况做了介绍,并与刘总研究敲定种植地黄,地黄亩产大约在8000斤左右,药厂以每斤0.6元收购,效益可观。由于种苗星期五才能到货,刘总要求种植户要来基地学习,由技术员进行现场指导,并答应把种苗的费用全免了。我算了算,朱家杖子村每户的庭院大约都在2亩左右,仅此一项每户年纯收入可达万元。

  2020年*月6日星期五晴

  早上还不到8点,村书记打电话说,他已经带着5户示范户来了,但是找不到药材基地。我们说好汇合地点,一起来到基地,与业务员接上头。下午4点,5户示范户各拿了100斤种苗回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驻村民情日记·2

  驻村任职已满三个月了,嘎查农牧民党员的名字有些我还对不上号,合计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时组织嘎查新一届支部班子及全体党员举办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一来能和大家有个更近更深的认识,二来也是凝聚党员共识的一次好机会,经过商议我们将目的地选在了鄂托克前旗。

  与前旗组织部艳芬、城川镇燕飞、敖镇永瑞提前对接好各个参观点后,早晨6点半大家准时在嘎查门口集合并乘车前往第一站城川民院。

  上车后,大家纷纷拿出了各自带的早点奶酪、红枣、饼子分发给每个人,并进入了你一言我一语的“蒙语交流环节”,而作为汉族又不懂蒙语的我仿佛即刻身处异国他乡,好在有大家不时冒出的一句汉话“来,郭书记吃点这个”能及时点醒我……一个多小时的路途中,我大多数时间只能心里默默操心这个想那个:“那边应该都安排好了哇?这次活动能不能成功?合不合大家心意?能不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到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我们详细了解了延安民族学院的办学历程、伊克昭盟民族解放的经过以及延安民族学院作为党的民族政策“试验田”的重大意义,认真聆听了习仲勋、乌兰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等感人故事。虽然语言不通,但从大家对着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时而驻足观看、时而低语交谈的认真表情中,我看得出大家都很珍惜这次学习考察机会,而我一直悬着的心也慢慢放了下来。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城川镇麻黄套村,大家登上了观景台,实地参观并详细听取了村委负责人就该村如何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构建“党支部+基地+企业+农户”的发展新构架,通过开启马铃薯特色种植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全面介绍。

  第三站,我选在了和我们嘎查地缘接近、发展相似,都属于城郊结合部的村——敖勒召其镇三道泉则村,并把午餐安排在此,饭后大家围绕“土地认养”经营模式、“烧烤广场”人源客流、“蔬菜拱棚”建设成本等话题,一边听取介绍一边畅游园中,并实地品尝了纯天然绿色瓜果,体验了一番农耕采摘乐趣。

  在三道泉则村活动阵地,我们还参观了党建展厅,听取了智慧党建平台介绍,并在电子屏前重温了入党誓词、亲笔签名并合影留念。

  第四站,查干巴拉嘎苏嘎查,一个纯牧业嘎查,党员们实地参观了希密太风干肉专业合作社的冷冻、加工、包装车间,并就风干肉的生产、营销等情况与巴拉嘎苏嘎查党支部书记赛乌力吉进行了详细地沟通交流。

  下午6点多,我们踏上了返程的路,一天的短暂接触让我们彼此不再陌生,大家在一曲曲革命红歌声中结束了此次主题党日活动。

  驻村民情日记·3

  篇一

  大约8点半左右,我和一名同事来到村里,与书记、村长先碰了一下头,根据14户的具体情况,初步确定6户养羊、3户养驴、2户养牛、2户养猪,另外一户由于情况特殊,只能由民政兜底了。根据朱家杖子村实际情况,我提出可以在庭院种植中药材。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先发动几户做示范,如果效益好明年便大面积推广。种药材的事敲定由村上选5户,其中1户是贫困户,4户是示范户。我负责联系药材收购企业。

  篇二

  今天早上不到8点,我与两位同事便来到了村里。村里的14户贫困户,我负责4户,两位同事各负责3户。村书记、主任、妇联主任领着我们入户填写基本信息。我与村主任老安一组,上午走访了3户,两户是因病致贫,一户是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家中缺少劳力,另外还有一户不在家。如何脱贫,他们也有些自己的想法,一户想养驴,一户想养羊,但是都缺少资金。下午那一户还是不在家。晚上7点多,我和老安第四次到他家,把情况跟他说了说,晚上9:30才回到家。

  篇三

  冬日的暖阳照在昭通市威信县旧城镇松林村大地上,在廖顺义队长的带领下,我们又开始下小组实地核查串户路的短缺情况,即使再辛苦,也要确保咱们松林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不漏一户。

  还记得上个月25日第一次去半坡村民小组时,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有些“陌生和熟悉”,队长说,由于半坡村民小组交通不便,村民都是靠传统农业来维持生计,家境条件稍好的几乎都是“拖家带口”在外务工。

  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熊开银家,不仅属于我们村的“四类”危房改造户,更是“四类”低保户。

  今天我们去的正是熊开银家,这已经是第三次“光临”这里了,所以对驻村队员来说并不陌生。

  来到熊开银家已是晌午,虽然天气比较好,由于家里采光条件不好,这间小屋显得更为“心酸”,屋里有3个人。

  “同志你们又来了,快进来坐。”一个20出头的年经妇女认出我们后,忙招呼我们进屋坐,她正是熊开银的妻子。在房屋的角落里坐着一名一言不发的老人,她就是熊开银的母亲邓光美,今年65岁的老人由于体弱多病,给这个本来很不贫困的家族犹如“雪上加霜”。还好在村里得知这个情况后,将老人列纳低保户,每年有国家补偿的低保金2640元,勉强补贴平时生病的一些开销。

  熊开银的妻子把怀中的婴儿放在竹椅上后,请来亲戚帮忙照看,她也是熊开银的姐姐。

  “国家政策好了,你们把房子建起来,不仅有补助还有无息贷款。”为了说动熊开银一家,队长、我和另外一个队员轮番讲说。

  “你们看这个屋子住起也不安全,下雨天更是不好过呀。”我说。

  “同志,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是我们确实无法。”无耐而无助的熊开银妻子抱着哭了的孩子说。

  “他们才不想这些呢,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哄’到一家算一家。”突然,沉默不语的熊开银的姐姐站起来说了这么一句,让整个屋子的气氛一下尴尬起来。

  “话不能这么说,房子修了是你们住,再说也要让老人安度晚年嘛。”幸好,经验丰富的队长灵机一动,缓解了一下气氛。

  虽然熊开银的姐姐抢先一席话说得我们“灰溜溜”的“生闷气”,但我们未曾想过放弃,依然耐心地向他们讲明我们的来意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希望他们早日开始危房改造。

  经过3个多小时的拉家常讲明理,终于将“怨气”打通了。

  原来,熊开银的妻子是和他在外面打工时认识的,经过几次吃饭聊天,感觉大家都很投缘,便不顾娘家人的反对嫁给了熊开银。当回到她心中“白马王子”的家中时,眼前的一切让她傻了眼,家里不仅一贫如洗,丈夫还是一个离过婚的男人,前妻带走了小儿子,留下了读六年级的女儿在家中。

  更让她想不到的是,她生下女儿才10天时间,丈夫便不声不响地出去打工了,期间只打过一次电话。

  “工资是多少,什么时候回来我们都不知道。”说到这里,熊开银的妻子开始哭泣起来。她说,只知道丈夫在四川泸州,却是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每次打电话去都是无人接听。当看到我们驻村扶贫队员一次次上门造访家里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靠她和孩子的奶奶根本“抓天无路”。

  “一定要联系上熊开银。”有些激动的我和队长说后,便用自己的手机拔起熊开银的号码,和他妻子预料的一样,熊开银不接电话。

  “等孩子满月了,我也出门打工了”。她的眼神里透着绝望,哀叹一声说道。而我们都知道,用当地人的话来说“这个媳妇儿又要跑了”

  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

  于是我们又来到不远处熊开银的哥哥熊开华家,他在政府帮扶下,用在外打工赚来的钱建起了3间两层小楼房,看起来小日子过得不差。当我们向他询问了熊开银家的情况,确实如熊开银妻子所说的一般,他们也难打通熊开银的电话,得知他们也时常帮忙,春播秋收、家长里短的事儿都帮着照顾,但确实是无力再供养起兄弟一家。

  在了解情况后,我们一再劝导熊开华,希望他能更多地帮助兄弟媳妇,现在的帮助就是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要联系上他这个“不靠谱”的弟弟,利用好这次国家的优惠政策,把住房问题给解决了,这样兄弟媳妇才能安心地留下来。熊开华欣然应允,表示一定会积极联系自己的弟弟,为他保住这个家。

  “同志,我弟弟回来了,他同意改造房子了。”原来,经过我们和熊开华的多次联系和劝导,熊开银终于回家了并且答应建房。

  我知道,熊开银只是一个事例,在我们扶贫工作中遇到这样的家庭并不少,但是经过一次次地劝说后,总能像冬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我们这次(11月9日)去半坡村民小组时,带上了建房合同,熊开银的妻子用最灿烂的笑容迎接了我们,我们都知道,这个“家”终于保住了,于是大家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现在,熊开银的新建房已动工20几天了,已经初见模型,我知道,他们家的幸福生活要来了,这是值得纪念的,这份幸福里有我们的一份功劳。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相关内容,请点击日记大全

2024 飞达教育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