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eidashipin.com--写作素材】

自卑情结,又称自卑情结,是指个体因自身的缺陷、无能或自卑而产生的消极心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自卑心理案例分析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1】自卑心理案例分析

  案例:

  李某和小况是大学同窗好友,毕业后来往密切,经常在一起聚餐。小况家境、工作都比李某好,每次吃饭都抢着付钱,李某竟认为小况是在故意炫富。于是,心理失衡的他起了杀心。因为贫困,李某从小就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境。小况(化名),李某的大学同学兼好友。每次一起吃饭,条件较好的小况总是抢着埋单。谁能想到,李某会在意这件事,并由此心生嫉妒、心理失衡。最终,李某残忍地杀害了小况,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1989年,李某出生在重庆市梁平县的一个乡镇。父母都是农民,靠务农维系一家四口的生计。李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他从小就很懂事,读书时学习成绩很好。由于是家中长子,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为减轻家庭负担,李某的妹妹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和支付哥哥的学费。长得一表人才,对人彬彬有礼的李某,因自尊心很强,除了几个好朋友外,很少也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庭情况。小况也是1989年出生,和李某就读于重庆某高校的同一个专业,是李某大学时最要好的同学。小况的家在重庆市主城区,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庭条件还算不错。读大学时,小况就经常请李某吃饭。2010年6月,李某与小况大学毕业。毕业后,李某在重庆市的一家企业找到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并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小况在一家事业单位找了一份有正式编制的工作,薪资比李某要高一些。第一次发工资,小况就打电话约李某吃饭。在饭桌上,小况向李某讲述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提到了自己的薪水和待遇。李某则向小况抱怨自己的工作并不如想象中的好。饭后,李某主动提出埋单,却被小况拦住了:“你不要跟我争,听同事说,三个月试用期过后,我还要涨工资,这顿我请你。”就这样,那回吃饭还是小况埋单,而且之后每次吃饭,他都抢着埋单。小况的热情让李某的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

  据李某后来交代,其实,他也想埋单,但总被小况拒绝。而且每次吃饭时,小况都会讲自己最近工作如何、单位又发了什么福利。“我一直自愧不如,看着自己工作一般、待遇一般,还租房住,就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李某说。更为严重的是,李某认为小况每次抢着埋单,是在炫富、故意刺激他。于是,原本就深感自卑的李某在这不良心态的驱使下,走向了极端。。。

  案例分析: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这种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出现原因:自我认识不足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的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进入大学后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没有了,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就成自卑感。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方面产生自卑感的。

  家庭经济因素

  部分学生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的同学相比,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实在太差而感到自卑。这几年,由于这方面引起自卑的大学生人数有增加的趋势。成长经历有关

  人的一生不能说漫长也不能说太短,但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

  个人性格特点

  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者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变得自卑起来。会对社会产生恐惧感。无法正常的接触社会上的人。

  大学生自卑主要的表现在于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主要为:

  1.敏感

  过分敏感,自尊心强。弱体群体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唯恐被人忽略,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任何负面的评价都会导致内心激烈的冲突,甚至扭曲别人的评价,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在其内心引起波澜,胡乱猜疑。

  2.失衡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弱势地位,使他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体验不到自身价值,甚至还会遭到强势群体的厌弃。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丧失自我价值体验,使他们心态失衡,陷入恶性的心理体验之中,走不出这个心理的阴影,就很难摆脱现实的困境。别人欺负他,即使内心不负气,也自认为是正常的,非常认同自己的弱势身份。这种强烈的自卑心理极易导致自杀行为。

  3.情绪化

  他们表面上好象逆来顺受,然而过分压抑恰恰积聚了随时爆发的能量。由于他们缺少应对能力,失业、离异、患病等生活事件很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认为别人睢不起自己,难以忍受,往往产生过激言行

  案例处理:

  李某的性格有两面性,平时比较阳光,和同学、同事关系都不错,也很喜欢运动。但每当他独处时却深陷自卑,无法自拔,而且自尊心很强,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此,就很容易走向极端。“仅仅因同学过得比自己好,就要了同学的命,太不可思议了!”李某的心理路程就是典型的羡慕嫉妒恨。作为一名大学生,李某的行为让人感到意外,也很让人痛心。这是他心理不健康,一直将内心的阴暗面隐藏起来、过分压抑导致心理失衡而造成的结果。

  此案反映出当前一些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有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高校虽然开设有德育课,但很少将这门课纳入重要科目。因此,呼吁学校开设并重视心理教育课,使在校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要深入学生内心,找问题,谈问题,让学生有畅通的渠道释放和发泄情绪,帮助心理不健康者尽快摆脱心理魔咒,防患于未然。

  对于个人而言应该克服自卑,如:

  1、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卑心理的人,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成绩,以此激发自己的自信心,不要因为由于自己某些缺点的存在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2、善于自我满足消除自卑心理

  有此心理的人,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生活、工作或学习,目标都不要定得过高,这样,就容易达到目标,避免挫折的发生。

  3、坦然面对挫折加强心理平衡

  自卑的人心理防御机制多数是不健全的,自我评价认知系统多数比较偏低。因此,遭受挫折与失败的时候,不怨天尤人,也不轻视自我,要客观地分析环境与自身条件,这样才可以找到心理平衡,才可以发现人生处处是机会。

  4、广泛社会交往增强生活勇气

  自卑者如能多参与社会交往,可以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丰富生活体验;通过交往,可以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勇气,走出自卑的泥潭还可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自信心得到恢复。

【篇2】自卑心理案例分析

  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是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因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会被人看不起”导至十分自卑,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以及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对于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本案例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不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张某某,女,33岁,某公司职员,行政,大专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暂居父母家。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内向,保守。父母均为本地某老牌国企职工,有一个妹妹。父母对女儿管教比较严格,母亲勤劳但观念保守,幼时有同楼居住的同学父母离婚,母亲遂告诫不要与那个父母刚刚离婚的同学玩耍交往。几天后放学在楼下偶然遇到那个刚刚离婚的同学的母亲路过,此时正在楼下聊天的几个女人对着那个同学母亲的背影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并且不时地发出阵阵轻笑,求助者对此印象十分深刻。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会被人看不起。24岁,经朋友介绍与前夫孙某某相识,半年后结了婚,1年后育有一子。孩子出生1年多后偶然发现丈夫有外遇,继而双方发生争吵,争吵中丈夫摔门而去数日未归。求助者想尽办法挽回,情况却未见好转,有一次又因丈夫晚归发生争吵,孙某某将求助者打倒在地。自此以后两人发生争吵时孙某某经常对妻子拳脚相加。随后孙某某提出离婚。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4.身体状态:近一个多月睡眠较差。

  5.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容易分心,工作效率下降。

  6.心理测验结果:SCL-90:总分156,人际关系敏感2.2,抑郁2.4,焦虑2.1。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主述:离婚后,求助者认为离婚是可耻的事。其有一已离异的要好女同学,也持相同看法。鉴于此求助者也对新的婚姻毫无信心,从不主动交男朋友,一直对外界刻意隐瞒离异一事。后来,一同事偶然得知她的情况,并告诉了其他同事。求助者得知此事后,心里很不安,开始觉得同事以异样的、甚至鄙视的目光在看自己,而个别同事有意无意问起其家庭的事,更让其感到是故意羞辱自己,觉得更加抬不起头来。在持续的心里压力下,工作开始分心,遇事急躁易怒,单位领导和同事开始对她有了看法。她认为,领导和同事将她工作上的一些差错与她的离异问题作了因果联系,感觉无法在现单位继续工作下去了,自感压抑,无法解决,前来咨询。

  2.个人陈述:“从小就认为离婚对女人来说是很丢人的事”;“社会对于离过婚的女人,有很大偏见”;“我现在有点怕上班,怕有人问我离婚的事”;“有时觉得当初不要离婚好了,至少有一个表面完整的家庭,人家也不会说三道四了;但是想想那种难受的滋味,还是离了好”。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母亲诉述:有1个多月了,我女儿感到累,认为在现在的单位上班没劲,想换单位。问她为什么,她也不愿说。我也在想这情况是不是跟她离婚有关。离婚后,孩子、房子都给了男方,她跟我们住在一起,在家总是唉声叹气的,说是命不好遭离婚。以前她下班后喜欢到朋友那里去,但现在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总是看书听音乐,她那些朋友也都不来了。人家给她介绍男朋友,她也不感兴趣。2.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在婚姻上对自己要求很高,自小认为女人离异不光彩,是丢人的事情。坦言只要没有暴力,即使没有感情,也愿意维持婚姻。谈及前夫时,情绪激动,泣不成声。自述领导和同事一直对自己很友善,工作上偶尔出现小差错也都没有计较;自从自己离婚后,他们总是不给自己好眼色看。要好女友的同样经历和观点,加强了其对离异问题的负性评价。只想离开目前的单位,对人的敏感也仅限于目前单位的同事,无泛化。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应答切题,情绪略焦虑,面色忧郁。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胆小、固执,任性,依赖性强,敏感,易受暗示,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病程不到两个月。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病程的症状表现(如焦虑,睡眠障碍等)不足三个月,精神痛苦程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内容尚未泛化。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3)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离婚)引发的,反应强度不太强烈,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可以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评分不足6分,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3.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2)社会性因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离婚)

  3)心理因素:存在不良认知(女人离婚会被人看不起);个性特征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缺少人际沟通。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改变该求助者认为“女人离婚会被人看不起”的看法;改善该求助者焦虑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使其心理测验结果恢复正常水平;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平衡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纠正其负性情绪和错误认知。

  近期目标:坦然面对外界议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信心。4.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离婚后自我形象的不认可。其原因是在其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离婚形象不好”的错误认知模式主导下,不能有效地应对离异、外界议论等应激性社会事件.而具有同样经历的女友的感受,使其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不过,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只是一般的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为此整个过程应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认知模式的指导下,逐步内化成为求助者的自然行为。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咨询收费:每次100元

  心理测验收费:SCL-9060元/次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3)紧张、焦虑与人际敏感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量;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完成情况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了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求助者独立完成90项症状清单的自测;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为什么会这样;6)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定期进行心理治疗;7)布置咨询作业:认真思考回顾咨询师的谈话。2.心理咨询阶段任务

  1)加深咨询关系;2)识别负性自动想法;3)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4)认知行为干预。完成情况

  )反馈咨询作业: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从理性上能接受“女人离婚并不丢人”,但不知为什么就会这么想问题;2)说明认知行为治疗原理;3)认知分析;

  4)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原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就上述认知分析环节进一步商讨:早年同学父母离异而形成的错误认知模式,因此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这一认知模式;

  5)与求助者进行角色扮演(咨询师扮演同事、求助者扮演自己),观察其情绪反应,让其描述具体想法;6)布置咨询作业。3.结束与巩固阶段。任务

  1)学会合理评价,对紧张/焦虑的自我管理;2)继续识别负性自动想法;3)加强与同事各方面交流。完成情况

  1)反馈咨询作业:让求助者详细描述心烦意乱的情境,以及与同事接触的感受并解释自己何以有这种感受;

  2)与求助者进行角色扮演,这次由求助者扮演同事、咨询师扮演求助者。让其观察“求助者”在何时产生情绪反应并进行分析;

  3)进一步分析负性自动想法,明确行为与认知的关系,引入“合理观念“,重新看待自我形象(离异女人);4)布置咨询作业。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和敏感了;觉得离异不是像自己以前认为那样不好的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卑,开始重新和朋友交往,在面对别人评论的时候也没觉得什么不舒服。”

  2.他人反馈:同事认为张某某变得开朗了;张某某的母亲也说张某某下班后不再把自己关在房里,也不提换工作的事情了。

  3.心理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已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自卑心理得到了克服;情绪症状(自卑、紧张、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得到了改善;躯体症状(睡眠不良)已消除;能够较坦然地面对外界议论,轻松的和同事相处。

  4.心理测验结果:SCL-90:总分146,人际关系敏感1.9,抑郁2.0,焦虑1.8。总结: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因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和症状标准,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可行的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所定的咨询目标进行评估可知: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自卑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长虹、丛中主编,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一版,2001

  2、郭念峰,国家职业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第一版,2005

【篇3】自卑心理案例分析

  咨询前奏

  小王通过网络联系到我,她的声音很细小,说话有气无力,断断续续,情绪很低落。她告诉我今年25岁了,生活没意思,失恋、失业,与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偏头痛/颈椎疼/胃痛/失眠,不知何去何从。我们预约了面询时间。

  初诊及咨询安排

  小王如约而至,她高高瘦瘦,皮肤苍白、干燥无华,两眼无神,总是低着头,说话时眼神躲闪,声音细如蚊虫,两肩往里缩,脊背有点驼。

  进入出诊会谈,小王比较配合,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小王儿时有很多爱好,但父母很严厉,对她的画啊/舞蹈啊总是挑毛病……

  根据小王的情况,我们商议做疗程咨询,第一个疗程先让她了解自己,建立自信。使用的咨询技术是性灵治疗法/意象对话/艺术治疗。

  咨询过程概述及内容节选

  首先从性灵的角度让小王认识到万物皆有灵和人体信息互动影响理论。这部分从意识层面探索了早年她与父母/周围环境之间的应对模式与关系问题,为她打开思维新天地的大门。

  然后,使用意象对话让她深入了解当下自己心理比较主要的问题。以下是意象对话节选。

   进入意象对话环节,小王说眼前出现一面镜子。我知道“看镜子”最好在潜意识探索有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由于这是小王自主浮现的意象,我尝试鼓励她做探索。

  小王开始不敢看镜子,说:“我不敢看,心理紧张,感觉害怕。”我理解她的感受,共情她,请她体会那些感觉,并尝试用语言描述给我听。在与自身感知觉链接和叙述之后,小王说她在镜子里看到了一个女的:

  “头发很恐怖,像狮子那样竖起来,很蓬乱,乱糟糟的头发里,是一张红色的鬼脸。我感到很害怕,我不敢看她……她的眼睛很亮,露着凶光,我不能看她的眼睛。我不要看她!……”

   小王两手抱在胸前,整个人往椅子靠背缩,身子有点抖。在我的安抚和鼓励下,她稍平静些,我陪伴她、支持她等待意象的变化与呈现,然后,她怯怯地开始了与那个人的交流。

   小王说很恐怖,她觉得那个人是她自己,可那个人说她叫魔鬼,25岁,住在她心里。

   小王继续与她交流,她们聊了很多。下面是聊天节选:

   王:你为什么要住在我心里?

   鬼:因为,你心里有鬼。你总是做不懂人意的事。

   王:但是不懂人意的事不是我想做的。比如伤害人的事我不会做。

   鬼:可你总是伤害人,让人失望。

   王:也许是吧,但我需要有人帮,需要有人指点。

   鬼:你自己能帮自己。

   ……

   她们聊着聊着,小王哭了,她觉得那个人不是那么恐怖了……

  “她怎么渐渐模糊了?”闭着眼睛的小王伸出手往前抓,有些紧张地问我。我感受到小王情绪的起伏和能量的波动,看样子对亲近的链接她是有冲突的,我跟她说不要着急,慢慢来,放轻松些。

  小王说既想靠近那个人,又有点怕。“怕什么呢?”“怕她又变成开始时那样的丑陋和恐怖,怕她伤害我……”小王说自己从来没有主动跟别人交往,因为不确定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不确定对方是怎么看自己的,不确定对方会不会伤害自己,不确定对方是否能接受自己……我提醒她边说边体会身体和情绪的状态。

  在矛盾中,小王还是伸出了手,然后,她说那个人又清晰起来了,那人好像也是既想接近又怕怕的样子……

  “她的状态和你的差不多?”“是的”

  “那么,此刻你希望对方做些什么呢?”

  小王欣喜地说:“我们的手握在一起了!……突然心里轻松多了,有温暖与喜悦的感觉……那个人变了,头发变成清汤挂面那样的清爽,微笑着,眼光柔和,整个人感觉很甜。”

  我知道,小王与内在那个她跨出了关键的一步,有了相互的理解,自我接纳开启了……

  第三步,艺术表达。接诊时,小王说过自己小时喜欢画画,但由于父母总是挑毛病,使她没有画下去。

  海豚湾的咨询室里,画笔和画板是现成的,我问小王要不要画画,她看了看画板和笔,说自己不会画画。这是我意料中的回答。孩子的兴趣在早年如果被多次否定,这个兴趣就会潜抑。

  我与她一起回溯人类的发展史,追溯几万年前,人类开始在山洞里画画的动机等。慢慢的,小王不自觉地拿起铅笔在纸上画开了,纸张的中央,出现了一个肢体婀娜的女舞者在跳舞,身体与四肢的线条处理得很好,我由衷地赞赏:“太美了!”接着,小王在舞者旁边画了草坪/花卉/房子/大海/轮船/灯塔等等,中间,她停了几次,又画了几次,当那张A4纸密密麻麻时,她终于放下笔。

  关于那个舞者,我们谈了很多。谈着谈着,我感受到小王身体跃跃欲试,于是邀请她舞动。小王很诧异,说不知道怎么跳。这一句也是我常常碰到的。

  其实,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舞蹈的天赋,每个身体也都有舞动(通过肢体移动表达情绪)的需求。由于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随意地手舞足蹈被当作不正常,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抑制了很多身体舞动的需求,而那些被抑制的需求经年累月地叠加,往往形成病态的失控的肢体动作,比如莫名的手脚颤抖、脖颈伸缩、甩头耸肩等,甚至发展成心理问题和躯体疾病。

  针对小王对舞动的反应,我与她一起探讨少数民族的歌舞等。然后,我放了一段轻音乐,自己随着旋律动起来,跳了两圈之后,我伸出手再次邀请小王。她终于明白,舞蹈是一种身体自发的舒展动作,最初的作用是舒展自己的肢体,抒发情感情绪。小王站起来跟着我开始跳,动作有些迟疑与笨拙,慢慢的,连贯了起来,居然行云流水般。

  后来,每一次的咨询,小王都要求至少让她跳舞20分钟,她爱上了这种躯体表达,这个过程中,我用舞动性灵的治疗技能共情她的身体与情感,她的躯体表达越来越放松。

  在整个疗程咨询中,小王明白了自己有很多的负面情绪,思维定势偏向消极,由于长期的压抑,过于拘谨,这些是不自信的主要根源。咨询过程,我们穿插使用各种方式,帮助她宣泄负面情绪、转变消极思维,把缺陷取向变为积极的建设性的取向,增强自我了解,提高自我接纳能力。

  咨询效果

  第一次咨询之后,小王睡眠有了改善。

  第二次咨询后,小王反馈头与颈椎不痛了。

  第四次咨询之后,小王说这段时间胃痛没有再找她。

  疗程进行一半,小王告诉我,第一次咨询隔天,她就开始发求职信,她现在已经是一家外企的中层职员。

  疗程结束时,小王整个像变了个人,眉宇舒展了,眼睛有了神采,眉开眼笑,两颊也有红晕,走路脊背自然挺拔,说话也敢与人对视。她总结说这段时间“心情很棒”,“感觉自己浑身充满力量”,“觉得自己比以前漂亮了”。并告诉我已有一个她比较中意的男生在追求她。

  相关分析

   小王的变化之快,大大超出我的预期。对这样的情况我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觉得她的改变之快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时也会遇到内部的阻力,由于以下几个关键点,使得她能够勇敢面对阻力,转化问题为资源,所以在短期内取得这么好的效果。

  1、她有强烈的改变愿望;

  2、她对咨询师有充分的信任;

  3、她的性灵(生命潜能)比较活跃;

  4、咨询师为她量身定制的方法刚好适合本阶段的她。

  艺术是人们保持和促进性灵流动的方式,有艺术天赋的人,ta的生命能量和创造力都是比较强大的,形象思维也比较活跃。这类人的心理问题往往容易在青少年时代爆发,此时,如果能抓住她的特性,顺势而为,事半功倍不是梦!而且,在心理咨询中将ta那些曾经有用但不适合以后人生发展的思维方式、生活模式、行为习惯进行调整,那么,以后的人生ta将能轻装上阵,顺利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爆发心理问题不是灾难,而是福音。

  心理问题发生虽然大多有一些心理应激、挫折事件等诱发,但更主要的是与当事人的消极思维方式有关。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在儿童期,我们形成了对自己、对他人和世界的看法,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老师、长辈等说我们"笨"、"不可爱"、是个"失败者",我们就会形成这样的基本观念。随着年龄增长,消极的自我看法经常是被压制或是被隐藏于潜意识中,日积月累地自我攻击,否定自己,消耗心理能量。当某些重要生活事件发生时,这些消极信念会更加活跃,加上成长过程中相关的记忆被激活,内心就会完全被挫折、失败、无能或羞耻感占据。

  做心理咨询时,这些消极信念和记忆可以借助意象反映出来,也可以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大量的长期累积的负面情绪还可以通过意象对话、绘画、舞蹈宣泄出去。咨询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引导,使来访者产生建设性、创造性的新意象与行为,这些,都是从潜意识层面来学习、改变过去的缺陷取向思维,着手建立资源取向的、建设性的思维/行动,完善自己的人格体系,从而解决心理问题。咨询过程小王对咨询师的提议非常配合,稍加鼓励就努力行动,能很好地调动主观能动性去面对困境,所以,很快就完成了将问题转化为资源的大工程。当然,这个案例里可能还有一个专业因子在起作用——移情,这个方面如果日后有机会,我将会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查看更多写作素材相关内容,请点击写作素材

2024 飞达教育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