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eidashipin.com--写作素材】

2015习近平在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反贫困的斗争,并成立了国家减贫调查领导小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争做贡献促振兴方案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篇1】我为群众办实事争做贡献促振兴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XX委“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经XX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在全XXXXXX两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代表在本选区的农牧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监督作用,最广泛地把XXXX两级人大代表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活动主题

  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

  三、主要任务

  人大代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者和监督者,XXXX人大代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适应新常态,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有效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引导和桥梁作用,让履职之根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

  (一)提高站位,带头执行XX委的决策部署。人大代表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领方向、指导工作。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依法办事,确保XX委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开展“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要把党的领导摆在首位,无论是开展代表活动,还是开展监督工作,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听取党委的意见,确保在政治上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安排上,突出大局意识,自觉贯彻党委意图,统筹安排人大监督、代表工作等各项重要活动,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部署上合拍。

  (二)强化学习,带头做乡村振兴的宣传员。XXXX人大代表要不断创新学习载体,带头学深学透乡村振兴战略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涉及到的农村土地、环保、农林牧渔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内涵和目标任务,增强依法监督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有效发挥监督职能,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各XX人大要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家和站”等平台,在广大代表中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要充分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要宣传涉及农牧民切实利益的政策,当好上情下达的宣传员,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营造“人人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一线,带头参与乡村振兴规划制定。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根植于人民群众,密切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移风易俗、厕所革命、土地“三权分置”等重点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难点、找焦点、访热点,全面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的前期调研,为制定出符合XX情、乡情、村情,多规合一,标准高、操作性强的乡村振兴战略长远规划、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更加符合规律、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四)积极实践,带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充分利用部分人大代表是乡村发展“能人”、产业“大户”的优势,完善代表履职管理体系建设,打造人大代表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载体,创建“人大代表+基地+农牧户”的模式,形成一人带一群、一群带动一片的“头雁效应”,打造一支有实际本领、能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人大代表。鼓励引导人大代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培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在思想观念、社会认知上得到提升,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

  (五)依托平台,带头在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XX人大要积极引导代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切实发挥代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带头作用,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聚焦“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通过“人大代表之家”“代表工作联络站”平台,通过开展代表联系选民群众、督办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开展代表小组活动、代表述职评议等多种途径,激励鞭策人大代表主动联系群众掌握实情真情,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当好群众的代言人,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将人大代表锻造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四、活动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是动员全XXXXXX人大代表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成全面和谐美丽小康新xx的有效途径,更是XXXX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有力抓手。各XX人大要根据通知精神,结合各XX实际,认真安排主题实践活动。

  (二)周密安排部署。各XX人大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研究措施,从组织形式、活动步骤、工作方式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不断深入推进“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各XX人大定期不定期对各位代表的活动情况进行抽查,定期通报活动情况,以激发代表的参与热情。

  (三)狠抓工作落实。各XX人大要把“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结合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增效上下功夫,在鼓励引导农牧民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内在动力上下功夫,实事求是,务实创新。要注意总结提炼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XX人大工作落地做实。同时,要做好代表履职“四册四簿两记录”的登记,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报XX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篇2】我为群众办实事争做贡献促振兴方案

  为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全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着力打造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新全镇乡村建设水平,按照《市2020年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按照“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梯次推进、一个不落”的总体思路,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为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幸福美好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20年1月—3月)。组织镇政府、包保单位(部门)和行政村乡村振兴召开一次专题对接会议,共同研究制定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职责,列出任务图、进度表,实施“网格化”包保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行政村做好各类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推进厕所改造和宣传工作,确保顺利实施并完成目标。各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须报镇政府审核把关后再做实施。杜绝举债建设,各行政村要加强资金管理与使用,经管站做好资金监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确保在时效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20年4月—6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全员参战开展春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整治范围覆盖中心村、社屯和庭院。落实好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农民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实行网格化工作机制,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不断推进“三治”体系建设,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继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展演等群众参与性活动。全面建设“一谷一城”,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成工作指标。完成春季栽种植花卉和绿化美化工作,提前谋划好种植地块、种植品种和种植设计。各村落实好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产业发展项目落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20年7月—9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畅通沟通渠道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分析解决。重点围绕“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农村路网建设。开展夏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实施秋季花卉栽种植工作。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形成“比、赶、超”工作氛围,全镇乡村环境基本达到从“整洁”向“美丽”目标提升。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引领农户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活动,院落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村屯历史禀赋,发掘文化内涵,将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打造以本村历史典故、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教育、英雄名人等为主题的村史馆。

  (四)真抓实干,实现目标(2020年10月—12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开展秋冬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完成好市委、市政府年终考核工作任务。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完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确保全年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积极谋划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和各项工作任务筹备工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包村领导、包保单位(部门)主要领导、村书记要亲自抓,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落实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工作部暑和要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完成任务。

  (三)精心组织实施。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按照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和完成好本实施方案制定的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

  四、工作内容

  (一)人居环境整治

  结合省委、省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20条标准开展工作,镇域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道路两侧、河道河岸、沿街店铺、农贸集市、景点公园、群众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确保规范有序、应拆尽。各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点(社屯组所在地、农户庭院)—线(道路两侧、河道河岸)—面(中心村所在地、村民居住集中区)相结合原则,做到视野范围内无杂物、垃圾清运及时、日常保洁到位、环卫设施完好外观整洁,边缘地带积存垃圾“清零”。各行政村要落实好辖区内的绿化工作,按照年初定购计划,完成花卉栽种植工作任务。对公路、村路和巷路沿线围墙、栅栏、房屋等进行整修和美化,精心打造图文并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的文化墙。加强亮化设施的维护保养,行政村要消除街路的照明死角。进一步强化保洁员作业监督,增加环卫设施建设和投入,抓好设施管理、维护和使用。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

  全面加快“一谷一城”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出适合当地特色与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路径,要结合当地优势,走产业发展道路,多重渠道切实增加村民经济收入。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订单农业”,发挥好农村电商平台作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与意识,提高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集体经济收入

  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村级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2020年全镇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继续保持在10万元以上。

  (四)乡风文明建设

  不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体系建设,使乡村治理取得成效。继续推进党员“双联”工作方式,使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注重培育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注重培育新型农村带头人,加强村三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大力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等创建评比活动。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修订完善通俗易懂、群众认可、易于执行的村规民约。注重村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打造主题村史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等。推行家风家规家教和文明创建活动等,用文化活动形式承载主旋律、凝聚向心力。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体现乡村地域特色和农耕文明。

  (五)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厕所革命”,2020年整村推进村、村厕所改造。同时,完成乡镇垃圾中转站和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围绕“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农村路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村积极申请资金和项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使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六)绿化美化亮化

  推进完成花卉定购工作,充分利用镇村道路两侧空地进行栽种植花草,确保统一协调,实现整镇、整村、整屯绿化美化全覆盖。同时,完成绿美示范村建设工作任务。按照安全、节能、实用和便民原则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加强设施管护力度,力争实现街路照明全覆盖。

  五、工作职责

  (一)镇包村工作组职责内容

  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行政村工作责任制,对所包行政村工作负责。将本年度的工作内容制作图表“挂图作战”进一步夯实“河长制”和“路长制”责任沟通包保单位(部门)和行政村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在常态化整治的基础上,每季度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落实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工作实施方案。帮助包保村谋划、研究好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帮助行政村收集整理好大会战行动时的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作为制作全镇乡镇振兴VCR的素材使用。

  (二)包保单位(部门)职责内容

  包保单位(部门)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好包保责任,完成好包保工作任务。帮扶好包保行政村工作,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每季度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和栽种花卉等日常工作任务。加大资金、项目和物资帮扶投入力度。

  (三)行政村职责内容

  行政村对辖区整体环境卫生负总责,负责村屯环卫设施建设,对村属垃圾清运车辆及环卫设施日常管养。通过村规民约等有效形式宣传、引导、教育农户做好“门前三包”和“门内达标”工作。村三委成员和党员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带头从自家做起,庭院环境卫生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做好保洁员作业监督巡查工作。谋划和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好产业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六、资金来源

  包保单位(部门)积极帮助包保村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各行政村自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七、考核评比

  镇乡村振兴办公室按照市级《考核细则》对各行政村采取不定期检查考核。各行政村要定期总结、汇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收集好影像资料,考核结果将纳入到各行政村年末绩效考评中。

【篇3】我为群众办实事争做贡献促振兴方案

  一、促进生产发展,加快增收进程

  围绕增收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使主导产业增比重、集体增财力、农民增收入、就业增途径、生活增档次,取得显著成效。

  1、抓好农民增收。今年要实现农民人均增收880元左右,人均纯收入6300元。主要从四方面实现增收目标。一是扩大胡萝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6000亩,人均增收260元。二是发展特色养殖,新增蛋鸡养殖户15户,增加蛋鸡3万只;每户达到10头以上良种奶牛养殖户增加16户,人均增收240元。三是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力争达到2200人次,人均增收220元。四是加大设施农业种植,完成温室大棚60座,人均增收160元。

  2、抓好村集体增收。今年要实现村集体收入30万元,增收20万元。一是对机动地进行公开发包,增收8100元,二是加强驻村企业管理,提高效益,增加村集体收入的路子。重点加强对砖厂的协调服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00元。三是林业增收4900元。四是加强村办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达到18.5万元,

  3、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完善和改造集镇、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在街道两旁和房前屋后种花、种草、种树。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扎实为村民办实事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扎实为村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20--年,通过村集体出资10万元,完成六至八区约5公里的巷道沙石路面铺垫工程,使巷道达到三级路面标准,此项工程预计在10月份完工。

  2、20--年,采取村民自筹和上级争取资金的方式,在新城村五区投资10万元,修建扬水站一座,解决2000亩土地浇水难的问题。

  3、20--年,通过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在新城村二区和五区交界处,投资13万,打抗旱机井一眼。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资金33万元,主要通过村民自筹和上级部门拨款解决。

  三、开展文明平安村创建活动

  围绕达到有丰富的文体活动,有稳定的科普阵地,有良好的乡风村貌,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有-的管理制度。着力加强仍的素质教育和环境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1、在村委会经常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篮球比赛、兵乓球比赛、老年文艺演出),在活动场所内购置一些体育器材,方便村民活动锻炼。

  2、在开展以“五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的同时,继续开展“文明户”评比和创建“平安示范村”活动。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3、完善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决策等制度。推进村民-选举、-管理、-决策、-监督的-法制进程。

【篇4】我为群众办实事争做贡献促振兴方案

  1、组织健全机构,班子成员严于律已。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党支部成员及党员定岗分工,广开言路,多方听取群众意见,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发挥了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较好地完成了各自分管的工作。做到了带头参加学习,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带头参加各种扶贫帮困活动,为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凝聚力发挥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2、按照《党章》要求,严格把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各个环节。

  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把握发展党员工作中培训、政审、考察、审批、转正等各个环节。今年以来我村共发展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

  3、督促党员自觉参加组织生活,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按期按规定交纳党费,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训。并利用相关节日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党员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能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

【篇5】我为群众办实事争做贡献促振兴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及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供给侧、需求侧协调推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特”“优”战略为引领,扎实推进三大战略、五大出口(商贸)平台、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致力打造全国中部地区乡村振兴样板省,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我省“十四五”转型出雏型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XXXX年,农业“特”“优”战略深入推进,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在XXXX万亩、XXX.X亿公斤以上,生猪产业平稳发展,存栏达到XXX万头以上。一产增加值增速明显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XXXX亿元。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到XXXX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有机贯通,三大战略、五大出口(商贸)平台、十大产业集群及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效,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三)分类指导,统筹推进。

  依据县域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规模和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等因素,将全省XXX个县(市、区)划分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统筹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成效考核,分类指导推进。先行示范县,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市辖区或省内县域经济总体发展相对较快的XX个县(市、区)。重点任务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到XXXX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推进县,即县域经济水平基本处于全省平均或中上水平,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XX个县(市、区)。重点任务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以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现代化,到XXXX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重点帮扶县,即县域经济发展、产业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总体比较薄弱的XX个县(区)。重点任务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XXXX年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平稳过渡、有效衔接。

  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四)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适应目标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推动超常规举措向常态化帮扶转变、阶段性攻坚向可持续发展转变,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一律不能退,力度不能减,确保政策连续性。

  (五)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充分运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数据共享对接,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跟踪监测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可融入。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六)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稳步提升光伏产业帮扶实效,增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能力。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培育提升劳务品牌,引导鼓励转移就业,支持返乡创业,提高脱贫人口自身发展能力。在脱贫地区重点建设一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工程,持续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健康服务供给,完善农村老年人和儿童关爱服务,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支持开展县域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结对帮销。

  (七)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及时给予救助。落实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精准核实保障对象,引导子女履行义务,防止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口返贫致贫。

  三、全面实施农业“特”“优”战略

  (八)做实做强“三大战略”“五大平台”。

  遵循自然规律和农业生产规律,在全省范围内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XX国家农高区(XX农谷)建设,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围绕“四高地一先行区”定位,建设有机旱作农业、黄土高原特色作物协同创新、功能农业X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共建XX农业基因组研究中心、小杂粮研究中心,发挥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作用。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冷链物流产业园、智慧农机装备园、XX药茶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功能食品加工、花卉蔬菜等“特”“优”产业基地。健全XX国家农高区(XX农谷)省市两级工作协调机制,发挥XX科技集团市场化建设运营作用,确保“五年成型”目标如期实现。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要坚持草牧结合、农牧循环、生态优先,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种植XX万亩,加快大同肉业、朔州奶牛和肉羊、XX肉牛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到XXXX年,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XXX万亩,创建全国一流现代饲草龙头企业XX个、高标准牛羊生态牧场XX个、XX万亩以上饲草基地XX个。区域内肉类总产量、奶类总产量分别占到全省的XX%、XX%。

  “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五大平台建设,要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以国际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南果”平台交易中心、临猗国家级苹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出口检疫检验服务功能,引领全省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中粮”平台会展中心、XX杂粮精深加工园、X北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杂粮“链仓+”物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举办中国(XX)国际小米(杂粮)节。推动大同陆港“北肉”冷链进出口加工产业园、文水肉牛交易市场等实体工程建设,将XX羔羊肉交易大会升级为省级活动。推进“东药材”

  商贸平台实体工程建设,打造XX中药材集散中心。立足XX山区特色经济林优势,布局一批提升平台功能的标志性工程,加大林产品品牌扶持力度,打造一批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龙头企业品牌和驰名商标。

  (九)做优做大十大产业集群。

  坚持非均衡化发展战略,以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新兴特色产业集群、未来高新产业集群三类集群分类推进。成立优势集群产业联盟,探索开展企业混改和股份合作试点,组建“集群航母”。“十四五”期间,省级布局建设XX个十大产业集群核心区域,市级支持建设XX个非核心区域,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领军企业X-XX家、超XXX亿元旗舰企业X-X家。推进涉农企业并购重组,打造X-X家上市公司。狠抓XX药茶品牌、标准、质量提升,建设优质原料标准化基地,培育重点加工企业。

  (十)创新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园)。

  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推动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产业强镇等园区项目做精做专做特、集中集聚集群,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选择基础好的县开展整建制创建。支持大同市云州区申报国家级产业园。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再创建XX个省级产业园,全面铺开市县产业园创建,形成“四级联动”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持续推进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

  (十一)提质提升“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功能。以“两山七河一流域”“XX”三大板块及“五湖”等为主战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优化生态布局、提升农业生态功能,推动XX流域高质量发展。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项目。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完成营造林XXX万亩。推进XX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建设,做好“五湖”和大泉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开展涉河湖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抓好湿地保护治理,实施一批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水保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XXX万亩。加强土地、水、森林、草原等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系统治理、整体保护。

  四、坚决守牢守好农业发展底线

  (十二)提升稳粮保供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切实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稳定小麦种植面积,推进谷子、高粱、胡麻、藜麦等优势粮油作物发展。落实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对前XX名予以奖补。积极开展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产量保险和未转移就业收入损失保险试点。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立健全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巩固生猪生产恢复势头,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确保XXXX年底产能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鼓励大型养殖企业配套建设屠宰场,推进养殖与屠宰相匹配。继续推动奶业强省建设,加快发展奶业大县,确保奶类总产量突破XXX万吨。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粮食损耗浪费。

  (十三)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惩治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永久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主要用途和管制措施,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在省内调剂,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率。鼓励撂荒地、盐碱耕地开发治理。

  (十四)打好种业翻身仗。编制现代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入库工作,启动第三次全省畜禽、水产、微生物种质资源调查,建设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加快杂粮种质创新和分子育种国家实验室创建,开展重大农业生物育种攻关,支持开展杂粮作物和杂交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我省种植的突破性主要作物品种。抓好XX个良种繁育基地县、XX个畜禽良种扩繁基地、XX鲤水产苗种繁育基地、XX个特色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和南繁基地建设。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主体,支持XX科技集团组建XX种业集团。强化种业市场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建设种业大数据平台。

  (十五)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巩固并用好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扎实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XX年试点工作,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推动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十六)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通过发展民宿、乡村旅游、体验农业、季节租赁等方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鼓励农村承包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推进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等资源资产参股到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其他农业项目,提高流转、务工、分红等综合收益。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组织制定药茶生产、黄花种植等职业农民技能评价标准,大规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提升农民技能增收水平。健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提高补贴政策实效性,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到XXXX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XXX元左右,年均增长X.X%左右。

  五、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十七)实施“特”“优”战略构建产业体系。调整优化农业

  生产结构,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生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为牵引,科学布局粮食、油料、杂粮、中药材、水(干)果、蔬菜、黄花、食用菌、马铃薯、花卉、牛羊、生猪、林草、渔业等特优种养基地。加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农产品品牌保护。瞄准大城市、大省份,继续北上京津冀、东进长三角、南下粤港澳,设立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建立农产品“绿色直通车”,推动我省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大循环中高端。立足资源特色,顺应发展规律,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依托“XX、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康养XX、夏养XX”等旅游品牌,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XX美丽休闲乡村”,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十八)坚持绿色集约发展提升生产体系。加强有机旱作

  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加快创建国家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和生产试验区。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把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XXXX年建设XXX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地”,推进灌区节水配套与现代化升级改造,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研发引进丘陵山区小型农机和新能源农机等新产品,引进推广一批农业智能机器人和药茶、黄花等特色农业专用机械等新装备,开展薄弱环节农机作业补贴,XXXX年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XX.X%。制定“十四五”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及XXXX年行动计划,以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和冷凉地区为重点,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新增设施农业X万亩以上,新增露地蔬菜XX万亩。坚持不懈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十四五”期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XX%以上,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XX%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XX%以上。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完善人工增雨装备和作业站点建设,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加强“智能网格预报+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实施农村气象监测预警工程,提升气象服务能力。

  (十九)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

  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再创建XXX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X个家庭农场示范县,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组建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实施农民合作社整县质量提升行动。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认定省级示范联合体XX家,打造年销售收入突破XX亿元的省级示范旗舰联合体X-X家。

  (二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重构技术推广体系。深入开展

  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推动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申报X-X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认定XX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园区。聚焦“六新”突破,发挥XX国家农高区(XX农谷)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科创中心建设和产教融合基地申报,建强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平台。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构建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农业科研和教育等单位、涉农企业等社会化服务力量为依托,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的现代农技推广体系。大力推行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机制,推广农技人员指导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模式。发挥XX科技集团作用,高标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二十一)聚焦全产业链培育服务体系。着力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重点发展面向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扩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指导意见,成立XX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联合会,探索建立农业生产托管金融支持方式,争取全国农业生产托管整省试点,XXXX年全省托管面积达到XXXX万亩。开展“农业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试点。

  六、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

  (二十二)统筹编制村庄规划。XXXX年完成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村庄布局。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到XXXX年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加强乡村风貌管控,避免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模式,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贯彻落实《XX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房屋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服务办法(试行)》,严格执行农房建设系列标准,提升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持续抓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XXXX年年底前基本消除隐患。

  (二十三)强化农村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继续把公共基础

  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进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到XXXX年基本实现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XXXX年新改建三个一号旅游公路XXXX公里。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面推行路长制。加强农村道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落实管养主体责任。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强中小型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巩固提升XX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条件。健全农村水价水费形成机制,建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长效运营机制。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稳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清洁取暖。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提升工程。加快农村千兆光网、5G网络、移动物联网规划布局与建设。XXXX年实现行政村5G网络普遍覆盖,到XXXX年基本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覆盖。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强村级客运站点、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服务设施建设。

  (二十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XXXX—XXXX年),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精细化。大力推进“厕所革命”,XXXX年整村推进改厕XX万户,到XXXX年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XX%以上。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XXXX年新开工建设XXX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完善优化城乡一体化收运处置体系,到XXXX年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XX%以上自然村。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治“六乱”、美丽宜居乡村和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

  (二十五)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按照“就近就便服从就优”的原则,加快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中学向县城集聚,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到XXXX年基本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继续实施“特岗计划”,为农村地区补充优秀师资力量。加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适时启动公费农科生定向招生培养试点,加大涉农高校、涉农专业建设力度。提升健康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提升县级疾控机构重大疫情监测预警和救治能力。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采取派驻、巡诊等方式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落实“两个允许”,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深化农村地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普通门诊统筹,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健全农村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到XXXX年力争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省级统筹。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巩固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多元化、连锁化运行,到XXXX年区域性养老中心实现全覆盖。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到XXXX年实现市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覆盖。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实施群众文化惠民工程。

  (二十六)全面促进农村消费。整合优化邮政、交通、商贸、供销等物流资源,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和节点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新建、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一批区域性冷链物流骨干节点。发展网络货运、新零售、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广直播带货模式。培育XX个农村电商强县和XXX个农村电商强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二十七)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十四五”期间,各级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占比在上年基础上至少提高X个百分点,确保到XXXX年年底全省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占比提高到XX%以上。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集中投向第一产业、十大产业集群等战略重点。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按照有关规定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力度。鼓励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设施设备抵押贷款等业务。鼓励支持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同向发力、优势互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健全农业再保险机制。持续加大对XX科技集团的支持力度,支持将非公益性项目资金转化为国家资本金,享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惠政策,支持参与涉农重大项目建设。

  (二十八)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按照国家部署,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立公平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求,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民集体权益。稳慎推进清徐县、平遥县、泽州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登记颁证工作,力争XXXX年年底前实现“应登尽登”。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加强集体资产监管,规范农村产权交易,探索推进股份权能改革,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培育工程,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慎推进村级债务控新化旧工作。持续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目标任务。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全面推进“五水综改”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保持农信社等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做好监督管理、风险化解等工作。

  七、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十九)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健全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领导体制。借鉴脱贫攻坚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上下贯通、部门协同、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继续签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书。省、市级党委和政府每半年至少研究一次乡村振兴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县级党委和政府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乡村振兴工作,督促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省、市、县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分级联系X个以上涉农县、乡、村。建立乡村振兴分级培训制度,实现市县分管“三农”工作领导干部及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选优配强市、县党委和政府分管“三农”工作领导干部、党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加大“三农”干部交流使用力度,优先把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选任到市、县、乡党政班子。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

  (三十)强化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成员单位出台重要涉农政策要征求领导小组意见并进行备案。各地要围绕“五大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建设等目标任务,设立由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专项小组或工作专班,明确牵头单位,研究制定本领域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督促推动任务落实,定期向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配备精干力量,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工作高效运转。

  (三十一)强化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村“两委”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不搞“一刀切”。对村党组织书记“无人选、人难选”的,由县、乡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必要时可选派多人组成村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优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深化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向重点乡村选派农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大在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激励关怀,按照标准落实村“两委”主干报酬,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推进乡村两级调解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持续深化“三零”单位创建。加强县乡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

  (三十二)强化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乡村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保护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爱心超市、道德银行等做法,加大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XX系列活动。

  (三十三)强化乡村振兴考核落实。市县乡党委和政府每年向上级党委和政府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各级党委、政府要明确乡村振兴年度目标任务,细化责任,督促落实。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应当建立重点任务工作台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各有关部门对所负责重点任务应当分年度制定工作方案,创新政策举措,狠抓推动落实,并及时向同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每年组织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把一产增加值等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县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绩考核范围。建立常态化约谈机制,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按照规定对在农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褒扬,对绩效显著的市县在财政资金安排上给予奖励。

【篇6】我为群众办实事争做贡献促振兴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鹤壁市司法局按照自身职能,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大对淇县庙口镇葛箭村的法治帮扶力度,经局党组讨论研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聚焦法律扶贫,聚力创新服务,聚神乡村振兴,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平安乡村建设,保障群众享有均等公共法律服务,为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出力添彩。
  (二)基本原则
  一是法治帮扶实施对象精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紧紧围绕葛箭村不同层面的群众法律政策因素和服务需求,精心制定针对不同项目和具体对象的法律服务举措,有效发挥示范、辐射、带动效应,促进工作高效有序、稳妥扎实开展。
  二是法治帮扶策略精准。坚持因地、因人、因事制宜,以需求与服务精准对接为前提,推行精准识别、精准服务和精准帮扶,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公共法律服务,为葛箭村平安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法治帮扶运用资源精准。将助力乡村振兴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统筹整合运用系统内外各类资源力量,主动融入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帮扶工作格局,着力打造多元参与的整体协同机制。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为目的,开展以供给精准化、服务个性化、项目化为主的法律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帮助已脱贫户落实政策待遇、维护合法权益、开展生活自救;帮助各类集体经济开发项目防范风险、顺利实施;帮助特殊人群去除思想包袱、融入回归社会;帮助乡村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到2023年底,法律顾问配备率和法律服务需求全覆盖,司法局机关干部同葛箭村党员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宣传在乡村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村民合法权益保护。组建法律服务队,对葛箭村村民开展走访调查,采集家庭收支、健康状况、入学务工、法律维权等家庭基本信息和帮扶需求,重点排摸追讨薪资、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伤害赔偿、赡养抚养、生产经营、债权债务、等方面的法律需求,按户建立人口基本信息台帐以及法律服务需求档案。全面梳理国家、省、市、区制定发布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法律帮扶工作手册和人口权益保障清单,调查了解政策享受和相关法律实际落实情况。积极提供个性化法律维权帮助。加强法律服务力量配置,配齐配强乡村法律顾问,推行“家庭法律顾问”制度,组织法律顾问和帮扶人员进村入户,依据他们法律服务需求,按照“一户一策”建档要求,以项目化方式,精心制定落实法律服务方案,分类建立基础工作台帐。对因发生重大事故遭受严重损害的,依法界定侵权责任,协助办理调解诉讼、申请救助基金,帮助获得补偿;对因病、因残致贫的,帮助获得医疗政策保障和临时救助,促进其病有所医、残有所养;对因遭受非法侵害致其合法权益严重受损的,通过法律手段为其维权、申请赔偿补偿;对因遭遇意外损害的,依法依规帮助办理财产保险理赔;对因债务或经营受损的,依法提供法律救济,帮助其防范经营风险、避免和挽回损失;对于子女不履赡养(抚养)义务的,帮助追索赡养费、抚养费,落实赡养(抚养)责任。对梳理列出的法律帮扶重点对象,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加强日常关注,做好跟踪帮扶,及时落实法律帮扶工作。加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力度。要加大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指引等公共法律服务,组织司法所、村内法律顾问,联合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建立法律扶贫微信群,推送国家政策、解答法律问题、了解生活动态。突出加强精准法律服务,为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务工、创业经营等活动者主动提供法律建议和法律服务;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救助和保障政策,以及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生猪补贴、土地流转等直接利益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积极帮助协调落实;主动参与依法打击坑农、骗农、害农行为以及“三农”领域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所有村民纳入法律援助对象库,开通法律援助直通车,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进行法律援助,健全农民工讨薪等法律援助机制、依法依规减免律师服务、公证服务、司法鉴定等费用,帮助其运用法律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二)特殊人群法治帮扶。组织开展特困家庭帮扶。在总结帮教帮扶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常态工作机制,对监狱服刑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后续照管对象等五类特殊人群中困难家庭、子女失学辍学的,建立和监狱、戒毒所信息互通、结对帮扶机制,要拓展特困帮扶救助资金筹集渠道,对特殊人群特困家庭经常性组织开展上门走访、送温暖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家庭生产生活困难,重点关注未成年子女入学和生活状况,主动联合教育、民政等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开展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切实防范失学、辍学、流浪问题发生。做好特殊人群安置就业服务。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刑释人员、解戒人员生活安置、就业推介等回归衔接工作,协调做好特殊人群中贫困人口甄别认定和建档立卡,帮助对接落实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扶贫政策,促进其融入社会、正常生活。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给予就业创业扶持,提供必需法律服务,帮助其生活走上正轨。
  (三)结对帮扶刚刚脱贫家庭,防止其返贫。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扶上马送一程,运用大走访形式,积极发动局机关人员、警察、律师、公证人员等工作人员,开展防止返贫公益志愿行动,面向村内容易返贫的残疾人、妇女儿童、孤寡老人、重病患者等,特别是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群开展帮扶和送温暖活动,以部门或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行业以服务机构为单位,分别挂钩帮扶1-2个家庭,重点资助解决未成年子女入学困难;鼓励个人名义或多人自愿组队形式自行开展结对帮扶,搭建一定规模数量的固定帮扶对子,广泛开展防止返贫社会志愿行动。注重“造血”,而不是“输血”。在开展物质帮扶、精神关爱、心理咨询等公益性活动的同时,提供法律政策宣讲、家庭生活向导、入学子女教育等方面人性化服务,积极引导司法行政领域社会力量关注,提高帮扶实效。建立健全结对帮扶统计、报送制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效果实。
  三、组织领导
  (一)统一认识,广泛发动。要以服务全区发展大局、助力葛箭村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加强宣传发动,切实将全局所有人员的思想、行动统一起来,要增强主动性和紧迫性,以积极姿态和昂扬斗志投身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中去,充分展现司法行政机关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优良的作风形象。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把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作为2021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落细分工,落实责任,落小措施,确保工作组织到位、推进扎实。要发动和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向葛箭村倾斜,深入村居百姓提供法律服务;要对照工作要求,制定针对性、具体化的工作方案及措施,要健全组织体系,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研究和推进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三)培植典型,加强宣传。要以项目化为抓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好举措好做法及时提炼、总结推广。要针对不同法律需求和法律服务特点,按照“一户一策、一类一案”,制作法律扶贫典型案例汇编,为推进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引。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准确宣传司法行政机关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工作举措以及实际成效,加强动态信息报送,及时生动报道各条线各部门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讲好司法行政好故事,展示司法行政好形象。
  (四)科学评价,加强考核。要建立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数据统计、评价考核、督查通报等制度,对工作不力的及时通报,跟踪督促整改,严格考核问责。组织开展工作项目创新奖评比,将优秀项目列为单位综合考评和评先评优的重要方面容,对工作扎实、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有效激发系统上下为民谋利、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查看更多写作素材相关内容,请点击写作素材

2024 飞达教育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