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eidashipin.com--写作素材】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案例分析与思考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案例分析与思考·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即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即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评价不是只为了选拔和甄别,更主要的是为了激励、反思和调整,人文化的激励性评价必将成为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现状如何呢?下面仅以几个案例,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反思:课堂教学评价要具有导向性.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鼓励并提倡的,但是,《课程标准》所指的“提倡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角度提出的.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常常会以算法的多少作为课堂教学好坏的一个指标,教学中教师过于盲目地引导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去计算,造成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愿望提出违背认知规律的算法.如在案例a1中,学生提出了想减算加,这样的算法根本就谈不上是一种算法,而是学生为了想出一种方法而生硬地来凑数的.如果此时教师的评价不注意其导向性,势必造成孩子们的误解,在上课时为了显示自己方法独特而思考,这种思考严重制约了思维的发展.而下面的案例就在评价的导向性上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师:“孩子们,你们经过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动了脑筋,特别是这种算法很独特,但它是笔算方法,没有其他的口算方法快捷.所以我们在想算法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便于思考、便于理解、能提高运算速度的方法,好吗?”这样的评价,不仅肯定了孩子们动脑筋思考的学习习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指出了在思考算法时的方法和方向,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案例b]:

  三年级“时、分、秒”教学片断

  师:“钟面上有几根针?”

  生:“三根.”

  师:“你真棒.钟面上有三根针.”

  师:“最细的,走得最快的是什么针?”

  生:“秒针.”

  师:“真聪明,是秒针.秒针走一格是多长时间,走一圈是多长时间?”

  生:“秒针走一格是一秒,走一圈是一分.”

  师:“你真棒,老师太喜欢你了,大家为他鼓掌!”(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反思:课堂教学评价要适时适度,有针对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评价过分强调定期评价、频率高、次数多,既费时又效果不佳.因此,形成性评价一定要适时适度,才更有效.如果不论问题的难易,也不顾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每次回答后,都要用:“好极了”、“太棒了”“你真聪明”等语言来评价,这种评价过犹不及,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在追求课堂改革思潮的影响下,教师们迷失在一个生硬、程式化的“赏识”怪圈里,使得课堂教学评价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而下面这个成功的教学片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案例b2]: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

  在学生交流并尝试了测量、剪拼等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后,一生又提出了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折成两个三角形,因为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方法.

  师:“你的方法与别人不一样,很独特,说明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这种方法确实能验证每个折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话音未落,一名学生举起了手:“他的方法只能验证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那么用他的这个思路怎么验证其他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同学们开始开动脑筋思考,小组讨论,操作,从而用普通四边形折出两个三角形,得到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在四年级上册已认识了四边形的内角和)

  师:“同学们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能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非常棒.”

  这样的评价,肯定了学生的课堂表现,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榜样,评价适时、适度,有针对性,非常有效.

  [案例c1]: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

  “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吗?

  生a:“对,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

  生b:“对,三角形有三条边,所以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就叫做三角形.”

  同学们还是很困惑,这时,教师:“这句话是错的.如果三条线段没有首尾相连,就不是三角形.”(教师出示相关图形)

  反思:课堂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用单一的方式,每次回答后都要奖一颗星,这样的评价,势必占用过多的时间,而且运用的次数越多,对学生的诱惑力也相应越来越小,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无效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反对单一的形式,评价形式应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采用生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形式,采用口头评价、作业寄语、单元总结性评语等多种手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学生进行广角多元的综合评价,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就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使学生的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

  [案例d] :四年级“简便运算”

  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出示计算题:

  528-53-47 545-167-145

  让学生做在本上,两名同学板演,完成后订正

  师:谁想对在黑板上做第一题的同学说点什么?

  生a:孙浩同学,你的字写得太小了,等号也没对齐,写得不好,以后要注意.

  生b:孙浩同学,你写得不工整,不清楚.

  生c:孙浩同学,你写的字应该大小一样才好看.

  反思: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要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

  在上述案例中,生生互评,开成了小小的批判会!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生生互评、学生自评,都应该持辩证的态度,体现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思想,应富有哲学的思辩色彩,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辩证思想的熏陶.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公正的评价,再给他提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这样评价:孙浩同学通过观察,发现53和47的和正好是整百数,所以他把两个减数相加,再用528减去他们的和,得428,结果正确,思路清晰.但是,如果注意书写再整洁美观些就好了.

  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知识掌握情况,又给他提出了希望.使孩子们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知道如何去欣赏别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和思考,我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广角多元的智能化评价,抓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瞬间,捕捉评价点,做出适时适度、形式多样的、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的评价,使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发展性评价多于静态评价,过程评价多于终结性评价,从而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学会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从而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案例分析与思考·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细节的好坏往往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不仅要追求课程改革的深刻性和精致程度,还要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反思常见的教学细节。在我们认为“正常”和“应该”之时,在我们忽视和漠视之时,常常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最佳时机。

  1.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插嘴”

  低年级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插嘴”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极具价值,有的则让人哭笑不得。对于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既要维护课堂应有的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又不能挫伤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3的乘法口诀时,我准备了很多小棒,每3根小棒摆成了一把漂亮的小伞,一共摆了9把,想用它们帮助探究口诀。刚刚板书好课题,就有一个学生插嘴说:“我早就会背3的乘法口诀了。”接着,又有好几个学生说:“我也会背。”没等我说一句话,班上的好几个学生已经“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地背起来了。我很生气地说:“会背了也要学,你们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吗?每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规律吗?”我的话一下子让学生的积极性消失得无影无踪。

  反思下来,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难道那几个学生错了吗?还是我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出现了问题?其实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设计一个一个地“圈套”让学生去“钻”。一两个学生的“插嘴”其实代表着大部分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兴奋和迷惑,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毫无约束的教学情景中“插嘴”,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给他们留有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去判断、发现、创新。当然,学生的插嘴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这就对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合理利用学生的“插嘴”教学,让其成为教学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掌握新的学习方法的新起点。

  2.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出错”

  老师在课堂上怕什么?害怕被学生问住,显得自己无能;害怕学生出错,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显得自己教得不到位,甚至课下对出错的学生大批一顿“长脑袋干啥的?”试想:学生一听就会,还要教师做什么?

  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并根据学生做的速度和质量,从六个组中评选出了前三名,在黑板上分别贴上了二组 ,一组 五组 ,然后问:“老师一共贴了多少个笑脸?”学生异口同声地说12个,6+4+2=12。继续提问:能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很明显不能,因为每个加数不相同。接着又提问:能不能移动其中的笑脸,让每个加数相同,并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学生的积极性顿时高涨,想出了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 6+6=12 6×2=12

  方法二: 4+4+4=12 4×3=12

  这两种方法都在预案之中,此时觉得这道开放题已顺利完成,可这时又有一个学生边举手边说:“还有一种!”我装做没听见。可那个学生还是把手举得老高,没让他回答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个孩子平常很调皮,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答非所问,怕他说错;二是我也认为只有这两种方法了,就算抽到他回答肯定也是错的,对于一节公开课老师最担心的就是学生说错,所以课堂上这个学生始终没有机会说出他的第三种方法。课后才知道他极力要说的就是把每个笑脸分开,变成3+3+3+3=12,3×4=12。难道不行吗?就因为怕学生说错而扼制他的积极性是不对的。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不要刻意追求不出错,而要把教学中的“错误”看做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形形色色的“错误”,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由错误到正确,由模糊到清晰。从“错误”中找准“豁口”,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不断改错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3.如何正确对待学生说“不懂”

  课堂上,常常听到这样的问话:“你们听懂了吗”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懂了”。听懂了固然是好事,就怕“滥竽充数”,有时我们在课堂上听不到“真话”。没有听懂,不是错误,学生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

  如:在教学“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百位上的5比十位上的5多( )?很多学生陷入沉思,有一学生举手:“老师,这道题我不懂!”紧接着,又有一学生发问:“老师,这里是填数字,还是打‘√’?”看来,这些都是善于思考的学生,这样的“不懂”可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通过探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出判断,于是我反问:“你说呢?”很多说“不懂”的孩子开始认真思考,只见在括号的后边有填“√”的,有填“450”的,还有填“多得多”的。课堂正需要这样的“不懂”,这样的“不懂”有利于他们对知识更深入地探究,这样的“不懂”正是他们思维的灵感与智慧火花的碰撞点,将会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4.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每个孩子都有较强的自尊心,都渴望自己在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是最棒的,一旦失去了自尊心,学习就会很被动,好多小学生因此还没来得及表现就沦为了“差生”。记得有一次利用课堂竞选数学科代表。有了竞选“数学科代表”的刺激,很多孩子都表现得非常积极,通过一系列的评比,评出了“数学科代表”,新任科代表高兴得手舞足蹈,而原任科代表却满脸沮丧。像这样把一个人的高兴建立在另一个人的痛苦中还算得上好的评价吗?为何不改成评选“每周一星”“每月一星”等呢?这样就可以保护好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自以为很成功的一次激励活动,却没有注意到其中的细节,反而弄巧成拙,事后还得做补救工作。

  小学生的课堂其实有很多比中学生还要复杂的情况,处理得不好,可能真的会贻误学生的一生。“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应留心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在细节上多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露出灿烂、阳光的笑容。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案例分析与思考·3

  课堂上如果合理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力!” 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才能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评价体系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具体,在《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的驱动下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一定向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师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这一根神奇的杠杆,使教与学真正互动起来,使学生的课堂活动异彩纷呈.读,尤其是朗读,是学生感悟语言、获取语言、发展语感的重要途径.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一味机械地读.决不能唤起学生与文本、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共鸣.所以课堂上恰如其分地点拨与评价,如同叩击学生心灵的鼓点,让心灵与语言碰撞出一簇簇火花,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案例:

  《草原》一课,作者运用了许多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这些优美的语句,来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将草原比做绿毯,可以让我们想像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做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

  生2:我发现了,是“绣”!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这块巨幅地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

  师:请同学们看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像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做什么?

  生: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颗颗白色的珍珠.

  生:像碧绿的湖面上开满了雪白的荷花.

  ……

  师:是啊,这样的仙境怎不令人惊叹,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也很美,“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侯 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为牛马生活在草原,简直就像进了天堂一样,它们一定在品味这种幸福的生活.

  师:你体会得真好!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生: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的无忧无虑.

  生: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人神往啊!

  生:回味这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

  师: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正是作者这些优美的描写,才给了读者这样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合作者一样惊喜不已,赞叹不已.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读出草原的“美”.

  所以,积极的表扬是肯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进心、自尊心,但在课堂评价中,一些过多的、笼统的表扬,成了美丽的空中楼阁.这些现象大大削弱了教学的评价导向功能,原来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形成模糊的知识概念,造成了知识的误区和科学陷阱.心理学研究表明,首次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最大的,随着表扬次数的增多,对学生的刺激程度就会减弱,其价值就会慢慢降低.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口头评价对学生带来的刺激程度就会慢慢地减弱.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起来.此外,随着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们会对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感到空洞和乏味.


查看更多写作素材相关内容,请点击写作素材

2024 飞达教育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