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eidashipin.com--演讲稿】

演讲稿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讲话的文稿。它是进行演讲的依据,也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党的创新理论演讲稿(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党的创新理论演讲稿1

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同时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深刻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

学思践悟,深化三个认同。不断深化政治认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思想的核心要义,新时代,党的理论和实践主题依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未来的昭示。不断深化思想认同,新思想不仅解决了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程的路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新时代交通事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问题。不断深化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情感自觉和行动自觉,从内心深处激发人民群众对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解和认同。

持续用力,加强理论学习。学习非一日之功,必须以“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的坚强毅力,持续用力。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积累丰富的阅历,增强独立的思考能力。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有主动担当作为的思想觉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知行合一,理论结合实践。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落实落地,结出丰硕成果。以知促行,用学习到的理论和知识指导推动工作,转化为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本领,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要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作风,因地制宜开展工作。面对困难挑战,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沉下心找准工作着力点,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好,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到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党的创新理论演讲稿2

亲爱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发明创造者、文学创作者、政治思想者,无不是以非凡的创造力誉满全球,由此可见,为人为事为文为官,有创意才够味!曾记得,一位小孩在火车上做实验点燃了车厢,结果被列车长痛打了一顿,但他在任何环境中,仍然坚持不懈地探寻科学;曾记得,一位青年为了人类能从无边的黑暗中走出来,他进行了千百次实验,终于获得成功,并将人类带入了光明的世界。他就是爱迪生,被全世界誉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我们不难从他身上寻找到那股驱使他走到成功殿堂的动力,那便是创新的精神,他不甘于人类现状,勇于创新发明,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像他这样有创意的人生才够味啊!

于今,当我在学校看见同学们齐心协力制作科技作品时;当我在校外看见能工巧匠的精妙作品时;当我从电视中看见高科技创造的遨游太空中的产品时,我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了人们都已继承了先祖们的创新精神,且已发明光大,硕果累累,这使我无比欣慰和自豪。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否,关键在于本国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在生活中,我读懂了这句话的含义,它使我深刻地领悟到:若把国家建设的成功,比作一座大楼,那么,垒成这座大楼的一砖一瓦便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若把国家发展的成功比作一条大海,那么汇成这条大海的一点一滴便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我们要加强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集体、个人,只有创新精神才够味!真的,我们要记住噢!——有创意才够味!

党的创新理论演讲稿3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宣讲中,结合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要论断穿插故事的讲述,更能提升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更能帮助受众全面理解、准确把握、通透领悟。对此,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黄正平总结了“八个法则”。

1优选故事,服从服务于重大主题的需要

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是把握重点、吃透要点、理解难点的有效途径,也是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2014年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说,“同样一桌饭,即使再丰盛,8个人吃和80个人吃、800个人吃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深知,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高13亿多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在宣讲中,可以引用这个故事,让受众明白综合国力的增强、GDP的飞跃增长,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发生了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只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进程中,我国步入了新的阶段,踏上了新的征程。

 2充满正能量,展示新气象

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一定要讲出自信和力量,讲出方向和希望,讲出干劲和激情。因此,一定要精选那些契合主题主线主旨、能够展现新作为、传递正能量的中国故事。在宣讲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时,为让受众形象、直观、生动感受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以讲一讲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从上世纪初,国内铁路纷纷由列强建造、被列强把持,自主建造之路异常艰难;改革开放后,遭遇高价引入世界高新铁路技术还是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选择,到如今,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并开始对外输出技术和设备。“窥一斑可知全豹”,铁路技术从依附到自主再到领先,这则中国故事就是对中国发展与强大的生动诠释和有力展示,是对近十年、尤其是近五年历史性成就的集中反映。

3横贯古今中外,取材以亲身经历为佳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讲好中外古今故事,将受众的视野向更为广阔的背景延伸,非常必要,也更为有效。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也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在宣讲中要让受众深切感受我们所在的是一个“成就巨大的中国,同时也是问题巨多的中国”,进而体会到这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极具开拓和创新的五年,极有成就和贡献的五年。如在讲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时,可以以所在城市为例,因为老百姓不一定关心GDP的增速,但一定关心生活环境、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大家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方面的发展状况,通过举宣讲对象身边的例子,就可以帮助群众理解这些就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

 4多客观少臆断,用群众喜欢的语言正确表述

宣讲不同于作报告,也不同于演讲,多用群众喜欢的语言才能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也才能够让听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党员干部队伍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我曾以军队反面典型谷俊山为例进行反腐专题的讲述,“谷俊山曾狂妄地说过‘想当将军吗?就来找我谷将军’,这些不廉洁的军队将领虽然不能动枪动炮,但都是管枪管炮的,过去很多将领是点菜将军而非点将将军,是办公室将军,而非沙场将军”。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如其分的比喻,客观中肯的描述,既让听众对党员干部队伍中的败类深表痛恨,又为过去五年反腐倡廉的巨大成效欢欣鼓舞。

5点到为止,为主题主线和重要观点的感悟留白

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十九大精神的主题主线和重要观点,故事不一定长,点到即可,说明问题即可。在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时,我讲了个戈尔巴乔夫与签字笔的故事:1991年12月25日晚7点,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电视直播中宣布辞职、解散苏共。签字时戈尔巴乔夫自己的笔出了问题写不出字,身旁的CNN主席TomJohnson连忙借给他一支笔。现在,这支签字笔已在博物馆展出,参观者无不感叹曾经足以和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苏联就此土崩瓦解。简短而又生动的故事,让使命感和危机感在大家的心头荡漾。

6开放结论,留给听众判断和深入思考的空间

宣讲中,有些问题说破却不点破,往往会给受众留下再次深入文本的机会和无限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这同样也是宣讲的技巧。十九大报告显示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自信,展现了党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伟大历史进程。在宣讲中,我点到为止地讲了三个小故事,让受众在留白中自己去感悟这种强大的自信和力量。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从上海石库门来到北京天安门,从嘉兴南湖进入北京中南海;第二个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吟诵“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第三个是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在故宫内唯一现存的西式建筑宝蕴楼会见。

 7符合事实,忌道听途说、哗众取宠

讲故事的目的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拉近党的创新理论与受众的距离,增进认同感,增强获得感,因此所讲故事必须通俗,切不可庸俗,甚至是低俗。有些理论工作者在宣讲前喜欢“翻墙”,看境外的新闻、报道、资料,宣讲中讲道听途说和“翻墙”找来的段子,这是宣讲中的大忌,更是不讲政治的表现,要严肃批评,坚决杜绝。

 8适量为宜,宣讲不是故事的串合

宣讲需要故事,但不是故事会,不意味着宣讲中故事越多越好。党的理论永远是“红花”,故事是“绿叶”,只能是“绿叶”衬托“红花”,而非取代。在实际宣讲中,特别是面对基层群众,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故事的量,如果面对的是机关干部或理论工作者,故事应少而精。同一题材的故事,面对不同的受众,也要有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如十九大报告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主题,在南通港闸区小院课堂宣讲时,我以老百姓身边的长江为例,而在青海西宁宣讲时,我以三江源头为例展开。因地制宜讲故事,更好地让宣讲引起受众的共鸣、共思、共振。


查看更多演讲稿相关内容,请点击演讲稿

2024 飞达教育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