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eidashipin.com--初二】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周围环境的变化作文600字初二范文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 我周围环境的变化作文600字初二

“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是哲夫先生的一句名言。它准确的告诉我们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一天天提高,而人类的生活环境在一天天下降。这是因为人们随意乱扔垃圾,排放废气,这些垃圾和废气既污染了环境,也造成了许多有害物质,让人类的身体和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危害。

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星球上,那我们就不这个星球上的一部分,我们应尽我们的力气去保护它,不要让它受到伤害。

我们在乱扔垃圾时,又可曾想到,我们破坏了生态;我们在排放废气时,又可曾想到,这让人们的身体受到了严重危害,环境也曾因此会被严重污染。当我们破坏生态时,又可曾想到,地球妈妈正在哭泣!

保护环境也是在保护自己,只有我们保护好环境才可以在这个星球上快乐的生活,如果我们一味的伤害大地,污染环境,那么我们终有一天也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第二篇: 我周围环境的变化作文600字初二

我的家乡芜湖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随着社会的发展,家乡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乡变净了!以前,家乡的道路都是狭窄的土路,一刮风尘土飞扬,一下雨一片泥泞;河水肮脏不堪,到处都是垃圾,一到夏天就发出难闻的臭味。现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一尘不染,马路两旁绿树成荫,枝繁叶茂;河水清澈见底,成群结队的小鱼儿在水里欢快的游来游去。

家乡变亮了!以前,马路上路灯昏暗,一到晚上外面就人烟稀少。现在,家乡的夜晚比白天还要热闹,街道上的路灯明亮而又耀眼;商场前的霓虹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们,活力四射,开心而又快乐。

家乡变绿了!以前,家乡的公园不多,空气也不好。现在,家乡的绿化可好了,还新建了很多美丽的公园,公园里空气清新甜润,天空湛蓝深远,树木郁郁葱葱,花儿五彩缤纷,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人们也生活得越来越幸福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昌盛!

第三篇: 我周围环境的变化作文600字初二

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来自美国的李普曼,他在《民意》一书中说:“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1963年,美国政治学家科恩在谈到报纸作用时说:“报纸或许不能直接告诉读者怎样去想(whattothink),却可以告诉读者想些什么(whattothfnkabout)。”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议程设置理论的内涵。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首先明确提出了议程设置的理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程”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直到21世纪的今天,议程设置理论所强调的受众议题与媒介议题在一定条件下呈正相关的假设,不仅已经基本得到全世界许多实证研究的证明,而且这一理论正在向更深层次更多领域发展。如今,伴随着网络的强大冲击,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似乎已经到来。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议程设置理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受到了哪些修正和充实,是一个吸引人们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在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变化或得到了修正。

网络传播使单一议题的设置更加有效,但同时使受众淹没在信息洪流之中产生“审美疲劳”

麦肯姆斯在发表议题设置理论时,对议题设置的具体模式提出过4个模型,其中之一是“调查在一段时间内媒介就某一单个议题的报道对公众意见倾向的关系”。同时,他还指出“公众议题的容量十分有限……无论何时,能引起公众持续密切关注的主要议题只有几个……新闻界对议题关注的时间更短。除非不断有新信息和新角度来充实这条新闻,否则它会自然消失。”传统媒介囿于出版周期和版面的限制,很难变换内容、角度对某一议题进行长期的报道。而网络却可以在一天的报道中安排大量不同内容、不同角度的消息,同时,还可以做到随时更新,更能把往日的相关报道以超文本的方式与最新消息连接起来。网络凭借技术优势,使其对单一议题的设置在方法和效果上都优于传统媒体。

然而,同时我们也发现,在网络媒体中关于某议题的信息连篇累牍、铺天盖地地呈现时,加上无数的超链接和相关专题的罗列,受众多少会感觉陷入信息洪流之中,产生一种眩晕的感觉,甚至不知道自己该选择哪条去获取信息,直至发生“审美疲劳”。

网络媒体不仅加快了议程设置的时效性,而且也大大缩短了产生效果的“时滞”

电子媒介的优势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表现得尤其突出,它省去了传统媒体编辑、出版等许多流程,可以随时发布消息。这样网络可以抢先一步为大众设置议题,大众第一次获得此议题如果是在网络上,那么就会产生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就是人们在接受外部信息时,往往更容易相信第一次看到、听到的情况,而对后来者存在更多的怀疑。因此,新闻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对公众议程的设置能力。比如,在2006年12月30日北京时间11点5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执行绞刑这一重大国际新闻爆发之后,新华网在当天中午12点43分就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发布了这条消息。这样的时效性,传统媒体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等到报纸发行时新闻或许已成旧闻。

“时滞”是麦库姆斯和斯通在1981年提出的,指媒介对公众的影响从发生到产生效果需要多长时间。因为网络可以在一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使某个议题的消息急剧增加,而且能分出各种角度去引导受众评论,还可以增加此议题的各种背景资料,事件回顾等等,所以受众可以在一个地方大量翔实全面地获取相关消息,从而深刻影响受众的认知、态度,甚至行为层面。这比从传统媒体相对分散的报道中获取信息所产生的效果要快得多。也就是说大大缩短了议程发生效应的“时滞”。

网络媒体是真正的多媒体传播,设置议题的手段较为灵活多变,给受众的“非强制性接触”的刺激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学者朱克(HaroldGeneZucker)提出的“非强制性接触”,是指公众不能直接体验的一些议题,如海地大地震,网络不仅可以使用传统媒体的图文结合的方式设置议题,而且还可以同时动用文字、图画、视频等多种手段,形成一种三位一体的传播环境。在海地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上,传统媒体充其量只能结合文字和图片去刊发,而网络却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把当地悲惨的景象和混乱的场面一起公布,使受众极为震撼。受众对“非强制性接触”议题的满足和刺激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网络媒体不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闻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也会弱化传统媒体所设置议程的影响力。有些议题可能是传统媒体比较关注的问题,但如果网络媒体不予重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力就会弱化。

网络媒介中议程设置主体的多元化和互动性明显增强,个人议题更加容易转化为公共议题

总的来看,网络媒体还是依赖传统媒体提供“新闻素材”,以转载传统媒体文章为主,还缺乏实际的专业的采编队伍。另外,网站之间的议程设置能力的差别也比较明显,比如一些占有优势资源的网站自然会成为其他网站的议程设立者。在许多重大国际新闻爆发时,新华网、人民网、千龙网等自然会成为其他网站的消息来源。而在社会新闻、财经体育等方面,新浪、搜狐又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最后,个体网民也是许多议程的第一设置者,经过网民的激烈讨论互动以及各大媒体的转载和重新设计,最后上升为人人皆知的热门公众议题。2002年11月16日下午,名为“我为伊狂”的网友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分别贴出长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吸引了网络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网友纷纷发表评论。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站都以专题形式作了突出处理。该文发表后的两个月,2003年1月19日,深圳市有关领导与文章作者进行了对话。2003年7月29日,国务院调研组到达深圳,专门邀请“我为伊狂”参加了深圳问题研讨座谈会,许多媒体对此都做了全程报道。这一事件集中体现了网络互动性在个人议程影响公众议程、进而影响媒体议程中的作用。除此之外,各大论坛、bbs,甚至博客经常出现一些个人议题最后升温为公共议题的例子。

但是,由于网络媒介的参与者大多匿名发表议题和评论,环境压力较小,常常不注重事实证据,捕风捉影,甚至杜撰故事。议题的虚实难分,也使得议题易立也易碎。

综上所述,正如麦库姆斯所言:“不可否认,因特网的确会带来新闻媒介议程设置效果上的一些变化,但在目前看来,这些变化仅仅是某种程度上的变化,细节上的变化,而不是议程设置本质上的变化。”


查看更多初二相关内容,请点击初二

2024 飞达教育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228号